正文复制
目 录
王东宾:金融须为抗疫及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1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
科学统筹让经济运行平稳有序 4
徐芸:“减”“增”并举支持实体经济 6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 周昆平 唐建伟 刘学智 陈冀:
宏观政策可提早适度调整 对冲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9
周子勋:逆周期调节政策加码战疫情 13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
“亚洲病夫”之说纯属妄言 疫情过后世经引擎还看中国 15
魏永刚:别让疫情给脱贫攻坚“拖后腿” 22
宋清辉:政企如何合力打赢经济“战疫” 23
民生银行研究院王静文: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确保有序复工复产 25
卞文志:新冠疫情冲击下的经济保卫战 27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甄新伟:
多措并举 积极保障中小微民企恢复正常经营 30
环球时报:想看中国经济笑话的力量太幼稚了 32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2020年中国必须赢的战役 34
金融须为抗疫及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王东宾
(2020年2月12日)
2月3日,相隔9天,中共中央ZZ局常委会再次召开会议研究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会议指出,各级X委和政府要继续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而努力。对于疫情严重的地区要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其他地区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狙击战。越是发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疫情期间,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要突破各种困难障碍,为疫情防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作为护航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金融业也应聚焦发展关键目标,全力以赴为经济社会平稳持续发展及早部署、打实基础。
一、聚焦重点领域用好用足政策
做好疫情防控有关产业领域的生产保障。疫情就是命令,保障就是责任。物质保障是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的坚强后盾。从疫情发展之初,可以看到,有关生产企业均全力保障疫情防控物资的生产,确保产能利用和有序扩大,这也是做好其他生产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做好民生领域的生产与流通保障。日前,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春时不等人,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要切实抓好农业生产,夯实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农业基础。2月初,山东等地即已下发文件,下派农业技术指导人员, 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确保“菜篮子”生产与菜价稳定。与民生保障息息相关的是流通环节。一方面是春耕生产物资如种子、肥料等流通渠道应进一步畅通;另一方面要疏通产品流通环节,确保蔬菜、食品等及时到达居民手中。
为企业复工提供科学指导和有力保障。此次ZZ局常委会会议指出,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当前,疫情给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带来了成本、用工等各方面的困难和挑战。各地应及时梳理有关政策,加大保障力度,帮助企业用好用足援企各类政策,确保企业复工安全、稳定、有序,也为做好“六稳”工作夯实市场微观基础。
引导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疫情也倒逼发展转型,一批经济发展
新业态、新模式将破茧而出。人们对于健康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求大大激发, 给大健康、文化创意、娱乐等产业带来新机遇。疫情防控期间,居家隔离、居家办公将大大激发新业态与新模式。政府层面应及时提供良好政策环境,鼓励和支持新兴经济业态的发展。
强化风险预警监测和应急预案。疫情属于重大风险,与之相关的经济社会风险防控同样要提到首位。中共中央ZZ局常委会会议提出,要密切监测经济运行状况,聚焦疫情对经济运行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围绕做好“六稳”工作, 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地方政府同样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强化预警监测能力,制定应急预案和化解措施,提升风险应对和化解能力。
锚定短板环节和重点任务。2020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三大攻坚战等重大战略的决胜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共中央ZZ局常委会会议提出,要聚焦攻克脱贫攻坚战最后堡垒,结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疫情防治为切入点,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而近期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也强调要进一步补短板、建机制,推动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些都指向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关键目标以及亟需突破的短板环节。
二、银行业应主动作为助力战“疫”
重大困难与挑战面前,创新者与担当者将脱颖而出。银行业应紧跟中央部署,主动积极作为,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强劲金融力量。
强化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从全国范围来看,一些银行业分支机构采取了延期上班和远程办公等方式,配合政府部门进行疫情防控。同时,及时出台有关政策,并通过线上金融服务,满足居民和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银行业应加大数字化场景开发与建设,推进“数字化服务”“零接触”“零跑腿”等服务方式创新,着力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为企业顺利复工复产提供金融支持。当前阶段,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 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是重点工作。春季历来是企业融资需求的高峰期。银行业今年在疫情防控情况下更需对其加大支持力度。银行业应做好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充分利用好政府机关包靠企业疫情防控等工作的信息,以及企业复工保障和扶持政策,创新风险评估机制,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进一步破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此次疫情给中小企业带来的困难和挑战较大,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有关扶持政策,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尤其是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应充分利用地方政策,帮助企业用好用足扶持政策,结合地方担保、续贷、风险补偿等平台和机制,尤其是发挥好财政金融联动机制,进一步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加大金融科技创新力度。此次金融助力疫情防控一个显著特点是大数据平台技术的应用,这给经济风险防控提供了数据信息基础。近年来,随着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的挂牌成立,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也成为赋能地方金融监管能力的重要方式,部分地区开始探索将经济运行预警监测与地方金融风险预警监测有机结合。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加大与地方政府在数据层面的沟通力度,通过金融科技创新,进一步畅通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的渠道。尤其是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地方数据支撑的金融科技场景应用空间很大。
总体而言,做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两不误,需要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从当前来看,在顶层设计的指导下,银行业应积极推动两大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一是强化政银企合作机制,加大地方政策资源和金融资源的融通与合作; 二是加强中央与地方金融协作机制,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和有关监管部门的指导协调下,进一步有效发挥地方政府在地方金融创新方面的积极性, 实现“守土有责”和“全国一盘棋”有机结合,为金融力量的充分发挥提供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科学统筹让经济运行平稳有序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王文
(2020年2月12日)
今年春节假期因新冠肺炎疫情延长,元宵节刚过,各行各业就展现出强烈的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