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 智囊团” 系列№ 5 5 8
2023 年 10 月
目 录
福建省宁德市委书记梁伟新:
用好“四下基层”这一“传家宝”… 1
曹应旺:
下基层”与“两个结合”… 6
福建日报评论员:
增强思想自觉ZZ自觉行动自觉 12
中共福建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四下基层”是X的群众路线的实践创新 14
古田县委书记张成慧:
传承“四下基层”把握“四个坚持”… 19
刘琪:
从“四下基层”读懂“人民至上”… 22
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走好新时代X的群众路线 24
福建日报:
“四下基层”:常下常新历久弥新 28
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罗东川:
“四下基层”在新时代彰显巨大时代价值和强大生命力 32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
“四下基层”是新时代实干兴邦的重要法宝 34
福建省政协原副主席陈增光:
把“四下基层”坚持好传承好发扬好 36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王伟光:
“四下基层”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生动实践 38
中央X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李毅:
“四下基层”是坚持人民至上的生动写照 40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
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走好新时代X的群众路线……42 15.求是杂志社编委姚眉平:
蕴含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45
中共中央X史和文献研究院对外合作交流局局长杨明伟:
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 47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X委书记王立胜:
深刻把握“四下基层”的哲学内涵 49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郑传芳:
运用好“四下基层”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 51
宁德市政府X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持续深化“四下基层”活动为加快新时代新宁德建设提供有力保障……53 20.闽东日报:
践行“四下基层”走好“群众路线”… 55
光明日报:
福建“四下基层”强作风“三张清单”聚民心 59
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走好新时代X的群众路线 61
厦门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总站长王浩宇:
弘扬“四下基层”精神笃行调查研究实践 66
闽东日报:
霞浦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做好新时代人民信访工作 70
闽东日报评论员:
坚持“四下基层”连心“千家万户” 74
翔安区委书记黄鹤麟:
践行“四下基层”建设“五个翔安” 76
检察日报:
福建践行“四下基层”“枫桥经验”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可见 77
闽东日报:
柘荣县持续深化“四下基层”制度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 80
同安区委书记王跃平:
聚焦“三个导向”践行“四下基层”… 84
陈书平:
论“四下基层”的三重特质及其新时代启示 85
闽东日报:
我市大力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综述 97
闽东日报:
屏南“四下基层”强作风情系群众暖人心 104
刘良军:
“四下基层”方能心想事成
闽南师范大学朱艳丽:
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四下基层”的实践理路 110
福建日报:
用好主题教育“重要抓手”让“四下基层”焕发时代光芒 115
中国纪检监察报:
福建传承“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在监督下沉中践行群众路线 120
用好“四下基层”这一“传家宝”
福建省宁德市委书记梁伟新
1988年12月20日,福建宁德首次“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活动在霞浦县举办,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带头接待了102名上访群众;随后, 习近平同志亲自制定了领导干部下基层巡回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并在1988年底的地委工作会议上提出改进领导作风。后来,这个提法具体化为“四下基层”, 即宣传X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
“四下基层”源自实践又指导实践。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虽然“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闽东贫困落后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与X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许多新论断新要求却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从当时要求闽东干部“到农村去宣传X的农村政策”,到后来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亲力亲为,既要做实干家,又要做宣传家,带头宣讲”“让X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从指出“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总结经验,以指导面上的工作,同样是办实事”,到强调“开展调查研究就是走群众路线”“要在全X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从指出“信访工作的首义,在于时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员,把心贴近人民”,到强调“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从提出“地县领导到基层去现场办公”,到强调“要真正沉下去,扑下身子到村里干, 同群众一起干”;等等。35年间,变的是时空,不变的是初心和使命。“保持X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X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靠什么?最重要的就是靠坚持X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而“四下基层”就是对坚持X的群众路线的继承和创新。
35年实践传承,35年历久弥新。宁德历届X委、政府始终秉承“四下基层” 的优良传统,用好用足独特资源和宝贵财富,不断推动“四下基层”走深走实。特别是这几年,先后制定出台深化落实“四下基层”工作制度、走好新时代X的群众路线等系列文件,并通过创新开展年轻干部“四下基层”、“习爷爷在宁德的故事”进校园等特色活动,创新建立理论宣讲轻骑兵、学习大军等特色载体,着力打造霞浦县信访接待下基层实践基地、福安下岐村干部现场教学基地、寿宁下X“学习小镇”等一批特色实践基地,持续掀起“四下基层”的实践热潮、传承热潮。
立足新起点,我们坚持把传承弘扬“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同学深悟透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宁德、对福建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不断从“四下基层”中感悟群众路线的思想光芒和实践伟力,不断从寻根溯源中感悟人民领袖的为民情怀, 不断从接续传承中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四下基层”根植人民又造福人民。人民性是“四下基层”工作制度的本质属性。之所以具备这一属性,归根到底是习近平同志作为这一制度的设计者、开创者、践行者,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百姓心为心,把心贴近人民。在宁德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大力提倡干部苦练“密切联系群众”这个基本功,带头“四下基层”走村串户、访贫问苦。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习近平同志带队乘车5小时、步行4小时,深入当时全省唯一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电灯照明、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的“五无乡”下X乡,帮助群众修建公路,解决通电照明、改善办公条件等问题;随后,他又两次到下X调查研究、现场办公,成为闽东老少口口相传的感人佳话。2019年8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下X乡的乡亲们回信中,还提到“当年‘三进下X’的场景,我至今还历历在目”。为广大X员干部践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走好新时代X的群众路线树立了光辉榜样。
这些年,宁德始终把“四下基层”的落脚点放在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上,采取“基层出题、领导答题”的形式,由市县领导牵头,对照“任务清单” 一线实地调研、分类分层解决。特别是围绕做好信访这一“送上门的群众工作”, 深入开展开门接访、进门约访、登门走访、上门回访“四门四访”活动,进一步畅通民意“直通车”,有效化解群众矛盾;持续推动优势资源下沉,通过制定出台支持少数民族乡村振兴“5条措施”、老区基点行政村乡村振兴“7条措施”、海岛振兴“9条措施”等系列政策,让干部把政策和资金送下去,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着眼满足孩子们在家门口“上得了学”“上得好学” 的需求、产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群众就地就近就医需求、老年人多样化健康养老需求等“四个满足”,滚动实施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十个十”民生项目、城市品质提升工程等,让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加充实。
新征程上,我们坚持用好“四下基层”这一“传家宝”,主动倾听人民心声、顺应基层期盼,始终与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心用情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急需的现实问题,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四下基层”着眼实干又着力实干。“四下基层”着眼于“下”,但“下” 只是一种形式,关键在“下”而有为、“下”而有效。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时指出,“我不主张多提口号,提倡行动至上”,“我们需要的是立足于实际又胸怀长远目标的实干,而不需要不甘寂寞、好高骛远的空想;我们需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精神,而不需要新官上任只烧三把火希图侥幸成功的投机心理;我们需要的是锲而不舍的韧劲,而不需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散漫”。他不仅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1988年6月,习近平同志一到闽东上任, 就身体力行走遍了闽东9个县,在反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弱鸟如何先飞
——闽东九县调查随感》一文,并开创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农业、工业‘两个轮子’一起转”等一系列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带领闽东人民矢志摆脱贫困,用两年时间彻底结束了闽东“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历史。
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宁德30多年的发展变化,充分印证了“四下基层”是务实的理论、行动的理论。多年来,宁德坚持以“四下基层”为抓手, 引导广大X员干部扑下身子、争先作为,用“走心”换“民心”,变“会场” 为“现场”,以“实干”求“实绩”,干成了海上养殖综合整治、中心城市水系综合治理、农村小水电治理、互花米草整治等一批难事要事;接连抱上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上汽、青拓、东南铜业等“金娃娃”,吸引200多家上下游企业落地宁德,打造出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等4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地标,使宁德成为全国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动力电池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集群,不锈钢新材料产业园跃升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通过大干晴天、抢干阴天、巧干雨天、干好每一天,创下了中铝铜冶炼基地17个月点火试车建成、上汽宁德基地14个月试产和宁德时代福鼎基地当年签约、当年投产等项目领域的“宁德速度”。如今,宁德已经从“老少边岛贫”地区,变成福建省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近4年经济增速连续领跑全省,经济总量从全省第9跃升至全省第5、跻身全国百强;今年一季度,DP增长10.8%,位居全国百强城市首位。
面向未来,必须持之以恒深化落实“四下基层”工作制度,进一步引导广大X员干部坚定“下”的决心,拿出“下”的行动,真正“身”入基层、“心” 入基层,做到问题在一线解决、服务在一线跟进、责任在一线落实,一棒接着一棒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努力在比学赶超、苦干实干中闯出一片新天地、干
出一番新业绩。
“四下基层”立足时代又回应时代。“四下基层”工作制度,深刻揭示了“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X治X,重在基础”。不论是宣传X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还是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每一项都强调从基层找到凝聚人心、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金钥匙。从这个维度看, 我们就能更加深刻理解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时,为什么强调要“建设好农村X支部,增强X组织的凝聚力,加强脱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带头建立基层X建工作联系点和扶贫挂钩联系点;我们就能更加深刻理解X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强调“基层是X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把基层X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X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组织修订《中国共产X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制定《中国共产X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XX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等,要求全X“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这就是“四下基层”这一发端于宁德的工作制度,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永不过时的根本所在。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这些年,宁德坚定不移抓基层、强基础、扬优势、固基本,推动建强一线“核心力量”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全面拓展,让X旗在基层各个领域高高飘扬。特别是在全省率先出台村干部激励保障“8项机制”、教育培训“5条措施”,还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指导员、科技特派员、金融助理员“一书记三大员”到村任职,并先后组织2800 多名机关年轻干部到农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调研”,不断锤炼干部能力素质、充实基层组织力量;深入开展集体经济“提质强村”三年行动, 通过X支部领办合作社等方式,提升基层X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全市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达62.1%,50万元以上的村达28.8%;统筹推进农村、城市、机关、学校、医院等各领域基层X组织建设,深化实施“X建赋能强企”行动,扎实推进X建进网格“五进五强”工作,流动X员教育管理和闽浙边界X建联建等2个创新案例分别获评第六届全国基层X建创新典型案例最佳案例和优秀案例。
立足新的时代方位,必须始终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X的建设总要求,进一步把“四下基层”的过程,变为躬身抓落实、干部建新功的过程,变为积极办实事、群众得实惠的过程,努力在全社会营造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的浓厚氛围,让“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展现出新的
时代价值,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下基层”与“两个结合”
曹应旺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X人从指导思想上对X的历史的总结,也包括习近平总书记对他担任梁家河大队X支部书记以来思想发展过程的总结。其中,担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的两年是习近平同志思想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节点。正是在这个节点上,习近平同志形成了“宣传X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①的“四下基层”的优良作风,并在工作中大力倡导、身体力行,形成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四下基层”体现了“两个结合”的基本要素。
一、“四下基层”从密切联系群众上体现了历史唯物论与民本观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首先体现在对人民的认识和态度上,体现在历史唯物主义与民本观的结合上。
“四下基层”,是要让地处闽东的宁德摆脱贫困,让宁德人民过上好日子, 贯穿其中的一个根本要求是干部要练好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功。对于X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习近平同志指出:X的领导是通过具体的路线、方针、政策来体现的,而我们的干部是X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干部只有到人民群众中去,并且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相联的关系,才能使X的方针、政策得到更好的贯彻。”对于调查研究下基层,习近平同志指出:“规律性的东西,正是蕴藏在广大群众的实践中。因此,要提高领导水平,就要眼睛向下, 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获得真知。②对于信访接待下基层,要求变被动为主动,“各级领导必须放下架子,打掉官气,主动上门,把信访工作做到基层,把X的关怀和政府的济助送进普通群众的家庭”。对于现场办公下基层, 要求干部到基层现场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我们不能还是习惯于过去‘台上讲,台下听'的思想ZZ工作方法,而应当是深入家家户户,把思想工作做到每一个农民的心坎上”③
“四下基层”,强调“干部苦练密切联系群众这个基本功”,以解决宁德摆脱贫困的组织领导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增强为人民服务的X性观念,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①在延安,毛泽东和黄炎培有一个关于历史周期率的对话,毛泽东认为以民主、走群众路线的新路能跳出这个周
期率。习近平同志引用他们的对话后指出:“毛泽东同志高度概括总结了中国共产X的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庄严而伟大的号召, 并把它作为我X的唯一宗旨写进X章之中。可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由我们X的性质和使命所决定的,也是我们X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并坚持的X的优良传统作风。”周恩来在《目前抗战危机与坚持华北抗战的任务》中阐明抗日战争依靠的是民众。对此,习近平同志指出:“周恩来同志早在50年前就告诫过全X:不怕战争失利,最怕战争失了人心!失掉民众,这是万劫不复的。”② 习近平同志根据马克思、毛泽东、周恩来的人民性理论,阐明密切联系群众是解决宁德贫困问题的根本力量和有效办法,也体现了X的根本宗旨。
“四下基层”,密切联系群众,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对于闽东文化建设,习近平同志指出,有一个重要的着眼点就是要弘扬地方的传统文化。从整个国家来说,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民族的延续和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闽东的文化建设也具有同样的意义。我们有一个明确目标:通过文化建设,弘扬民族文化传统,不仅增强我们的自信心, 而且提高外界对闽东的信心。”③习近平同志谈密切联系群众时,总要结合以民为本的传统观念进行阐述。在《干部的基本功——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中, 习近平同志就结合《老子》中的“以百姓心为心”,《管子》中的“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苏辙《上皇帝书》中的“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等,来阐述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问题。孟子是中国古代民本观念的突
出代表。习近平同志对《孟子• 离娄上》中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尤为重视,
在《廉政建设是共产X人的历史使命》中指出:中国有句古训:‘得民心者得天下。'那么我们中国共产X人靠什么来得民心呢?靠的就是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离开宁德时的临别赠言中,习近平同志引用了这样一句话: “善为国者,爱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25年后,习近平总书记说,“至今,这句话依然在我心中”,④要求“这句话,广大X员、干部要牢记在心”。⑤
“四下基层”、密切联系群众所体现的“两个结合”对X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人民至上的立场、“天下为公”的胸怀的思考和实施治国理政, 从历史唯物主义根基上产生着重要影响。2012年11月15日,刚刚当选总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庄严宣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回答俄罗斯记者布里廖夫关于怎样领导中国这么大的国家的提问时,习近平总
书记说:“作为国家领导人,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⑥在庆祝中国共产X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 习近平总书记总结道“: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X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将“一带一路”建设作为重要平台,体现了“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在治国理政中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在宁德工作时引用过的传统观念,如:“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还有“与人民心心相印”“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等,都是对《老子》“以百姓心为心”的运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密切联系群众的理论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本观念的结合,这是一种根基性的结合。
二、“四下基层”从实事求是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知行观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注重实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认识论上体现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四下基层”,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掌握宁德基层的实际,解决宁德摆脱贫困的认识问题,形成正确的决策和行动。习近平同志认为,摆脱贫困“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 走上繁荣富裕之路”①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在认识论上就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不能不敢想、不敢干,也不能任意妄为、主观蛮干。
习近平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阐述了为什么要坚持实事求是和怎样坚持实事求是。习近平同志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不实事求是,不老老实实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人,有时也可能捞到便宜,但最终是要碰壁吃亏的。”②并立足宁德的实际情况,强调从现实出发,发挥沿海优势,抓住机遇,组织实施沿海经济发展战略“,不攀比,不消极,不蛮干, 紧中求活,活中求发展”。首先,坚持实践第一。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不主张多提口号,提倡行动至上。过去采取的很多有效的办法,要像接力赛一样, 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脚踏实地干出成效来。”并提出了发扬“弱鸟先飞”“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干事创业精神,为闽东制定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注重效益”③的方针,脚踏实地地开展工作。其次,坚持调查研究,掌握全面的“实际”和全过程的“是”。习近平同志指出,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功包括调查研究,要求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全面的“实际”,避免从片面的“实际”出发作出错误的决策,避免“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全过程的“实际”,避免把阶段性的“是”当作全过程的“是”,如果“凭一点阶段性的‘是'去处理无限过程的事,在认识论上要犯形而上学的错误,在实践中要犯教条主义的错误”④
“四下基层”,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行观相结合。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在“知”的方面强调《论语》中讲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并阐明既要重视直接的知识,虚心向实践学习;也要重视间接的知识,虚心向书本学习。在“行”的方面,习近平同志重视《老子》中讲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强调起好步,打好基础;重视《论语》中讲的“欲速则不达”“过犹不及”,强调既要有敢于闯的精神,又要克服急躁冒进;重视《管子》中讲的“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强调要为人民办实事、做有益的事。
“四下基层”所体现的“两个结合”,对X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守正创新和问题导向的方法思考和实施治国理政,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上产生着重要影响。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在宁德工作时形成的对实事求是的认识,指出“:坚持实事求是不是一劳永逸的,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做到了实事求是,并不等于在另外的时间另外的地点也能做到实事求是,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坚持实事求是得出的结论、取得的经验,并不等于在变化了的另外的时间另外的地点也能够适用。我们要自觉坚定实事求是的信念、增强实事求是的本领,时时处处把实事求是牢记于心、付诸于行”,强调“不同的县有着不同的资源和禀赋,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了解情况、问计于民”。①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行观方面,习近平总书记重视知行合一、贵在实干的传统观念,强调“撸起袖子加油干”;反复引用“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强调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习近平总书记阐明:“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坚持实事求是,就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②坚持问题导向和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突出特点。
三、“四下基层”从普遍性与特殊性、外因与内因关系上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与和而不同、自强不息理念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揭示了发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外因与内因的辩证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在同与异的关系上,主张和而不同;在外因和内因的关系上重视自强不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唯物辩证法上突出体现为对普遍性与特殊性、外因与内因关系的认识。
“四下基层”,目的是要解决宁德摆脱贫困的认识和实践问题。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在唯物辩证法上强调的是要从宁德的特殊性出发,从发挥宁德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上,认识和解决宁德的贫困问题。习近平同志运用唯物辩证法解决宁德摆脱贫困的问题,特别突出地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正确处理宁德发展的外因与内因的关系,以发挥宁德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为主,实现宁德由贫到富的转变。习近平同志批评了依靠外援“等、靠、要”的意识,提出“扶贫先要扶志”,要有“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的“先飞“”先富”意识,指出“贫困地区完全可能依靠自身的努力、政策、长处、优势在特定领域‘先飞',以弥补贫困带来的劣势”。认为脱贫的组织领导者尤其要摆脱人穷志短的“贫困县意识”,树立终生为民的鸿鹄之志以自强。强调“脱贫越深入,农村第一线X组织的力量越要增强”。③二是摸清宁德基层的实际情况,从宁德的特殊性与全国的普遍性联结上把握宁德的特点,解决宁德摆脱贫困的问题。对于闽东乡村的脱贫,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有比较明确的脱贫手段,无论是种植、养殖还是加工业,都要推广‘一村一品'(即每个村都要抓一种有特色的产品)。”④对于闽东乡镇企业的发展,习近平同志认为闽东的乡镇企业是在闽东山海资源的基础上,以种、养、加工起步的,要立足于土”;是为农林牧副渔大农业服务的,要立足于农”;是在市场夹缝中生存与发展的,要立足于特”;闽东地处福建沿海,被划为沿海经济开放区,要立足于“外”①对于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联结,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既要顾全大局,又要结合本地实情;既不能强调特殊性而不贯彻执行中央的方针,又不能搞‘一刀切'”“任何部门搞‘独立大队’,都是违背整体战略的”②
“四下基层”中普遍性与特殊性、外因与内因关系的认识与实践,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而不同、自强不息理念的结合。习近平同志认为,贫困县与一般县有差异互补的地方,“不是事事不如人”,
并引用了《楚辞》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和《警世通言》中“松柏何须羡桃李”的观点,强调“我们要把事事求诸人转为事事先求诸己”③这句话是对
《论语》“君子求诸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