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 智囊团” 系列№ 62 8
2023年12月
目 录
“千万工程”万千气象 夏县全面推进“千万工程”综述 1
“千万工程”20年的经验与启示 5
屈藤彦:
“千万工程”的“供销实践”:在乡村寻找诗意与希望 浙江省杭州
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助力美丽城乡建设 7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姜长云:
“千万工程”的创新意义和时代价值 10
张莉:
“千万工程”的嘉兴“三重奏”… 25
温岭市农办原主持工作副主任陈宗明:
“千万工程”的温岭实践与亲历感想 29
蔡新添:“千万工程”绘新景和美乡村入画来 城厢区打造生态美
产业兴治理好的“城厢样板”… 33
浙江大学严力蛟:
“千万工程”是浙江乡村建设发展的指路明灯 37
王艳群:
“千万工程”引领“万千蝶变”… 41
谢斌:
“千万工程”引领宁波乡村巨变 43
中国妇女报采访调研组:
“四个聚焦”找准切入口助力“千万工程”美好蓝图变妇女群众可及
可感现实图景 专访浙江省妇联X组书记、主席何杏仁 47
12.20年生动实践在宁波读懂“千万工程” 51
百姓与环境共美山水与经济共富 “千万工程”在瓜沥 57
浙江省委农办:
持续擦亮“千万工程”金名片奋力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62
德宏团结报评论员:
持续推进“千万工程”德宏实践 69
三农时评编辑部:
从“千万工程”到共富示范区浙江走在全国前列 71
自治区X委办公厅陈焕茂:
从四个维度深学笃行“千万工程”经验 73
浙江工商大学文化和旅游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易开刚:
从乡村建设到乡村运营 “千万工程”再深化的理念变革与实现路径…76 19.宁波市农业农村局韦棋:
打造“田园城市都市乡村”宁波样板 宁波“千万工程”20年报告……80 20.韦棋:
读懂“千万工程”背后的“四色密码” 81
芜湖日报评论员:
奋力打造“千万工程”的芜湖样板 83
奉组轩:
奉化区“1+3”X建联建助推“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85
尹振海、康立刚:邯郸市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坚持“五个
结合”推进村庄绿化 88
吴礼晖:
杭州:“千万工程”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91
绘就民生幸福景中国石油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振兴探访…96
广元市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100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
汲取奋进伟力深化“千万工程”接续谱写宁波“三农”新篇章 103
颜娜:借鉴“千万工程”经验绘就和美乡村画卷城关区提升精致农业
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106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浙江省分行:
金融赋能“千万工程”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赵修彬:
金融科技助力“千万工程”… 109
温州日报记者郑序:聆听“千万工程”的瓯越回响 全国学习运用
“千万工程”经验现场推进会浙南线温州段考察侧记 110
焦作日报记者王颖:
马村区: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113
农村金融时报记者陈衍水:
农发行厦门市分行践行“千万工程”助力鹭岛乡村振兴 116
农村金融时报记者王爱静:
农发行浙江省分行聚焦“三农”重点领域金融赋能“千万工程”……118 35.温州日报记者邹雯雯:
农行温州分行金融赋力“千万工程”照亮“万户千家”灯火 120
舟山日报记者刘慧静:
普陀山朱家尖:实施“千万工程”算好三本“幸福账”… 126
河北日报记者张晓超:新乐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探索乡村
振兴路 谱写和美乡村新乐章 130
认真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 全力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城乡融
合发展 134
山西高平: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于浩:
山乡蝶变满目新 浙江“三农”立法助推“千万工程”提质增效……139 41.深化“千万工程”的理念与认识 143
章湧:
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 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杭州范例 145
中央X校(国家行政学院)卓翔:
深刻领会“千万工程”的科学内涵和战略价值 149
贵阳市农业农村局责任编辑付渊: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 持续
推动贵阳贵安农村“五治”走深走实 153
绵报融媒记者李灵越:塑形铸魂向美而行 绵阳学习运用“千万工程”
经验因地制宜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观察 155
中国电力报记者刘泊静:透过“浙江之窗”看乡村共富路 写在浙江
“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之际 160
推动“千万工程”再出发再深化再提升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64
中共黑龙江省委X校(省行政学院)崔胜男:
推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166
焦作日报记者赵改玲:
修武县:从“千万工程”中探求乡村振兴“密码”… 168
续写“千万工程”新篇章 171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副处长马天抒:
学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172
辽宁日报记者李越:
学习“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 178
营口日报记者张晶鑫:
学习“千万工程”经验赋能乡村振兴 180
江苏省乡村振兴局局长朱国兵:
学习“千万工程”经验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182
农发行辽宁省鞍山市分行张跃:学习运用“千万工程”宝贵经验
深化主题教育推动以学促干取得实效 186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打造彰显南京特色的和美乡村 190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展现新时代鱼米之乡现实图景 191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打好乡村振兴漂亮仗 193
以新时代“千万工程”为笔描绘“和美乡村”新画卷 195
浙江省水利发展规划研究中心朱法君:
以治水成效夯实“千万工程”根基 196
沈阳日报记者傅淞岩:
用好“千万工程”金钥匙 走出富民强村致富路 202
宜宾融媒评论员刘婧:
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擎画令人向往的乡村“和美图”… 204
玉树州:探索实践“千万工程”案例启示下的“强村”路径 206
姚颖超:
站在新起点上 宁波如何做好深化“千万工程”新篇章? 209
刘婵:
浙江“千万工程”,河南应该学什么 214
重庆日报记者赵伟平:
浙江“千万工程”,重庆可以学什么? 216
瑾萱:
浙江缙云 绘就新时代“千万工程”山居图 221
张古悦:
浙江省“千万工程”经验助力辽宁乡村基层X建工作 224
浙江日报评论员:
真理与实践的相互激荡 一论扛起“千万工程”率先实践地使命担当…228 70.金融时报记者付秋实:
中国人寿:以保险保障和金融活水助“千万工程”深化提升 230
浙江日报评论员:
抓准精髓要义 二论扛起“千万工程”率先实践地使命担当 233
专题调研组:总结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 235
“千万工程” 万千气象 夏县全面推进“千万工程”综述
(2023 年 12 月 7 日)
“千万工程”,即“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不仅是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改善的乡村建设工程,而且也是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和共富工程,是乡村振兴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性、枢纽性工程。
11月27日,全省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现场会在晋城市召开。夏县作为全省“千万工程”两个典型县之一作交流发言。
近年来,夏县始终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X建为统领,通过中心县城、特色小镇、和美乡村“三位一体”建设,统筹改善村容村貌、拓展发展空间、推进产业融合,培育文明乡风、提升治理水平,千万乡村实现惊艳蝶变,乡村振兴展现万千气象。
一、“新”出活力
对镇区2000米街道进行人居环境综合提升;铺设光纤4000余米,剪除废线及空中“飞线”20800余米;实施雨污分流工程,铺设主管、支管6000米,清淤加固雨水管道2000米;硬化铺设人行步道27000平方米,四季常绿建设4000米精品绿化带景观,铺设路缘石6000余米,栽植各类苗木3000余株这是夏县庙前镇在“千万工程”建设中的一组数据。实实在在的数据换来的是群众满满的获得感。
“过去整条街都是乱哄哄的,流动摊贩到处跑,垃圾随处放,你再看看现在,门面统一了,街道的绿色多了,头上的‘蜘蛛网’没了,路边的摊贩进入统一的市场,谁要在我家门店前扔个烟头我都能看见。”夏县庙前镇小师粮油部,温和的阳光透过明净的落地窗照射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上,映衬着店主申小师满脸的笑容。
不止庙前镇。南大里乡,街道两侧商铺整齐划一,牌匾风格统一,饭店、超市鳞次栉比;埝掌镇,广场上,高树、低柳俯仰生姿,道路平整,绿意盎然; 泗交镇,绿树掩映巷道,农舍分外雅致,民宿、农场相映成趣行走在夏县,感觉到处都是新的,新的马路、新的街道、新的房舍、新的面貌,一切都是那么干净、整洁、有序。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紧盯绿色发展目标不动摇, 坚持不懈抓好‘清拆改种建’五项举措,持续深化人居环境整治。”夏县政协
主席王继瑞表示,在“千万工程”建设中,夏县围绕“清”,共清理各类建筑垃圾、生活垃圾8000余吨,清理各类堆积物2.6万余处。
围绕“拆”,依法拆除各类违章建筑615处,整治私搭乱建1800余处,治理农村废旧院、空心院400余处。围绕“改”,中心县城实现260万平方米供热全覆盖,推进农村7000余户实施“煤改电”“煤改气”,33个行政村完成污水收集治理,建成卫生厕所5.68万户。围绕“种”,开展“绿满夏县”行动,栽植各种苗木120余万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4.27%。围绕“建”,一方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改造县乡道路200余公里;另一方面,建立完善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人居环境整治“五有”机制。中心县城、11个特色小镇及交通沿线和美乡村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五化”到位,全域实现干净整洁有序,彰显了“绿色是底色、干净是特色”的夏县亮点。
二、“鲜”出潜力
走进位于南大里乡长兴村的移民搬迁后续产业园,一栋栋覆着白色薄膜的日光温室大棚蔚为壮观,走进大棚,一片绿意映入眼帘。
“这些辣椒已进入成熟期,我们已经摘过几次了。”大棚的主人、长兴村村民胡冬贵介绍道,他家现在有两个日光温室大棚,占地近两亩,这个棚是3年
前建的,主要种植辣椒和西红杮。每个棚年纯收入1万多元。
绿色是底色,干净是特色,富裕是成色。“在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中,夏县在做好人居环境提升的同时,还始终在‘鲜’字和‘先’字上做文章, 以‘鲜’迎客,以‘先’致胜。”夏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李雷说。
“依托‘夏鲜’品牌,我们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X建工作的最大亮点,探索实践了联村共建的‘飞地模式’、X支部领办合作社的‘郭牛模式’ 等,在全县率先实现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10万元。”南大里乡X委书记秦晨林表示,在践行“千万工程”经验中,南大里乡把扶持发展龙头企业作为壮大特色产业的关键抓手,建设了总投资8300余万元的“夏鲜”蔬菜智慧产业园,打造了集工厂育苗、优品展示、示范种植、冷链物流、净菜加工、市场交易、综合培训、数字农业八大功能于一身的现代农业综合体。同时,把农文旅融合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有效手段,开发了德兰度假村、易侬移动果园、果老沟景区,以及以河东红嫂文化广场、嘉康杰革命活动旧址、全市首批“五面红旗”示范村北大里村为主的乡村振兴实训基地和红色教育旅游路线,成功举办了六届乡村文化旅游节,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创收上千万元。
瑶峰镇郭道村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绿色高效农业,推动“传统农业” 向“绿色农业”转型,在原有的玉米、果树种植基础上规划调整,实现规模种植2300亩药材。同时,灵活学习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设立村级调解员, 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对村内的邻里纠纷、信访矛盾等进行调解,为郭道和谐稳定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力争实现“大小事不出村”。
目前,全县11个乡镇因地制宜打造了温泉、蔬菜、电商等特色小镇,171个行政村完成“多规合一”村庄规划,中心县城、特色小镇、和美乡村“三位一体”统筹发展持续推进,一个“绿色之城、康养之城、文化之城、活力之城” 的新夏县正展现出蓬勃生机,一条具有山西特色的“千万工程”经验的夏县实践路径正成为新样板。
三、“潮”出魅力
“我们的桃木工艺品都是精选当地桃木手工雕刻而成,细腻光滑,家里作摆件,送亲朋都特别上档次”走进禹王镇秦家埝村的特色农产品展销大厅,X支部书记马晓鸣正在直播间推销村里的桃木工艺品。
对于这个有点“新潮”的X支部书记,村民们更喜欢亲切地称他为“网红书记”。翻开这个名叫“80后驻村书记小马”的抖音页面,57个作品全部是村里的农特产品,有帮村里柳编手艺人卖柳编制品的,有帮村民卖红薯和粉条的, 还有帮助村民卖大白菜、红辣椒的,在他的生活中,宣传村里的农货、帮群众卖农货就是他的“主责”之一。
“我们家今年种了40亩大葱,因为价格低,没有客商,马书记得知消息后就跑到地里为我免费直播销售,只用了两天时间,就把我的大葱销售一空。” 提起马晓鸣帮忙卖葱的事,村民秦旭东的眼里依旧闪着感激的泪光。
年平均气温12.8℃,境内林地有60余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8%以上,负氧离子瞬时可达10000个/cm3的泗交镇被誉为“中国天然氧吧”,其特有的原生态环境,为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用现代化的设计语言与自然对话,让创意与自然共生的隐溪里民宿就坐落于此。依托隐溪里民宿项目,泗交镇以打造高级民宿为亮点,逐步引导村民改造自家庭院,发展民宿经济。同时,培育家庭农场,依托“隐溪里、青罗、咱老家”3个平台,叫响泗交农产品系列品牌,成立乡村农特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以自然元素串联起农村生活的日常,让游客在此望山、听风、戏水,醉入
一场慢时光的梦里,感受土地的包容,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回归生活的本质。距离隐溪里民宿不到100米,便是“90后”女孩周洁精心打造的望山有机农场。
“打造望山有机农场的初衷,是倡导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真正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流程服务,让游客在山水间感受农村文化的魅力。”周洁表示, 农场不仅种植了玉米、向日葵、辣椒、豆角等应季蔬菜,同时还配备厨房烹饪、帐篷等体验设施,致力于打造“有机蔬菜采摘+特色餐饮+旅游观光+休闲娱乐” 的多元化业态,为游客打造一个“潮”气十足的田园新生态。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件接着一件办,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千方百计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着力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加快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夏县贡献。”夏县县委书记薛永琦表示。
“千万工程”20 年的经验与启示
“千万工程”是全国和美乡村建设的先行探索。20年来,宁波推进“千万工程”的具体实践,探索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宁波特质的乡村建设新路子, 为全国乡村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坚持X建统领、夯实基层基础是乡村建设的根本保证。X建强则农村兴。乡村建设要始终坚持X的领导,强化X建统领,牢牢把握正确方向。我们坚持高位推动,切实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形成X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乡村建设搞得好不好,关键要夯实基层“主梁”,加固X群“桥梁”,选好配强村支部书记,全面提高村班子组织领导力,充分发挥基层X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二)坚持人民至上、促进共同富裕是乡村建设的根本目的。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增进农民群众福祉作为根本出发点。我们从解决群众反映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问题做起,从改水改厕、村道建设、污水治理等农村基础设施工程,到实施绿化亮化、村庄综合治理提升等农村品质工程,到实施产业培育、公共服务优化、未来乡村创建等农村共富工程,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持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坚持群众路线、尊重基层首创是乡村建设的根本方法。乡村建设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推进乡村建设过程中,我们尊重基层首创,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了象山“村民说事”、余姚“道德银行”、慈溪“片区组团”、江北集体经济“智管家”、宁海“艺术赋能乡村”等一批创新性做法,不断挖掘总结提炼推广,让各种创新活力在乡村建设中竞相迸发,让群众智慧在乡村建设中绽放光芒。
(四)坚持农民主体、发动各方参与是乡村建设的根本力量。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既是农民自己的事情,也是全社会的事情。乡村建设量大面广,需要各种资源要素向农村集聚。我们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创新共建模式,设计共建载体,完善共建机制,使农民真正成为乡村建设的主力军。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实施“两进两回”行动,培育农创客,回归新乡贤,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取得双满意工
程评价,成为农村建设利用外资的成功范例。
(五)坚持改革攻坚、创新体制机制是乡村建设的根本动能。破除城乡融合发展壁垒是乡村建设的“关键一招”。我们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强化乡村规划、项目、要素等系统集成,持续迭代升级,保持乡村源源不断地发展动能。结合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统筹布局农用地、中心镇和中心村、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推动耕地小变大、零变整,形成农村空间资源重组和有机更新的新模式。在社会治理领域,率先开展城乡现代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定类型编码、定功能职责、定组织架构、定岗位员额、定保障机制“五定”管理,构建社会化、法治化、智慧化、专业化的新机制。
“千万工程”的“供销实践”:在乡村寻找诗意与希望 浙江省杭州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助力美丽城乡建设
屈藤彦
(2023年12月8日)
一宅,一树,一池秋月;一村,一景,一山翠色。
20年前的浙江农村曾经还是“走过一村又一村,村村都是垃圾村;走过几十个垃圾村,才找到一个示范村。”20年,沧海一瞬间。改变,却足以翻天覆地。循迹溯源,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点题、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改变万千乡村面貌、造福千万浙江农民的进程从此开启。
一、看见未来乡村的样子
小桥流水,青石铺路,人在村中走,宛如画中游。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未来大地”工作理念下,乡村被赋予了更多的诗意、活力、魅力和希望。
位于萧山区临浦镇横一村梅里古柿林的“如意山房”曾经是杭州亚运会期间的乡村“闹市”。“如意山房”门口设置的杭州乡村亚运观赛空间,吸引了不少游客和村民前来观赛。国庆假期,横一村日均接待游客超5000人,成为不少人朋友圈里的“网红村”。
横一村,不仅吸引游客,也吸引年轻人。游客愿意驻足,因为这里有令人神往的生活;年轻人愿意留下来,因为这里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文旅创意碰撞乡村文化,为年轻人提供了生存和就业的机遇及土壤。“如意山房”就是城乡元素碰撞的产物之一。“如意山房”原是横一村一片破旧仓库区,后由萧山区供销合作社投资近3000万元,引入农旅产业,打造成了集青年创客中心、农产品展销中心、“临里驿”X群服务中心为一体的乡村共富综合体。
每年秋天,柿子成熟的季节,是横一村一年中最热闹、最忙碌的时候。“如意山房”前,供销合作社与村“两委”共同举办的柿子节市集上,黄澄澄的柿子一一排开,浓香怡人的蜂蜜次第摆放,留住了游人的脚步,更让村民们尝到了共富的甜头。“村里变化大,我们也有得赚钱了!”作为村里变化最直接的受益者,横一村村民对此欣喜不已。自家生产的农产品再也不用拿到大老远的市集售卖,村里游人络绎不绝,村民腰包也越来越鼓。目前,“如意山房”为
村集体增加资产性收益百余万元,真正实现了“村企共富”。一步一景,一树一院,美好生活不仅在风景中。
在萧山区瓜沥镇梅林村,沿着宽阔的梅林大道一路向前,数字化元素与乡村美景相融相生,村委会对面新落成的“美好生活中心”,为未来乡村建设融入了数字、智能、科技等元素。电影院、24小时书房、智慧健康服务站、无人健身房、无人超市、青少年宫梅林分宫等,这个由萧山区社承建的功能强大的民生综合体一落成,便成为村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家园”。
“为了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瓜沥供销合作社打造了梅林村乡里鲜市,为村民日常生活提供便利。”瓜沥供销合作社主任洪炯说。
在梅林村乡里鲜市内工作人员着装、摊位整齐划一,蔬菜、水果、杂货、肉类产品按类有序摆放。“现在我们不用出村子,就能享受到跟城里一样的现代化生活,日子真是越过越舒心!”说起这些年梅林村的变化,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二、以高颜值带来高产值
怎么让乡村值得去、留得下,如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杭州市社系统在探索中,解答了如何在“千万工程”中提升乡村附加值、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融发展的时代课题。
秋风习习,千亩稻田铺展成一张金色画卷,“萧山未来大地”巨型“稻田画”赫然入目。近年来,萧山区社积极打造“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升级版,主动融入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高潮,全面创新为农服务和振兴乡村的内涵外延,探索实践了“美丽田园+美丽经济”共富新路子。在横一未来乡村打造过程中,萧山区社下属萧农科技公司通过田、水、路、林、村多方面的综合整治, 将杂乱无章的苗木地、荒芜废弃的900余亩闲置地进行“非粮化”整治,集种植、科研、运动、休闲、研学等多功能于一体,总面积1700余亩,是“非粮化”整治后萧山区连片面积最大的水稻种植区。
“在‘非粮化’整治、恢复种粮属性的同时,为了叠加稻田价值,我们将千亩稻田定位为‘萧山未来大地、乡村郊野公园’,依托农文旅深度融合,打造了鸭棚咖啡、研学中心、Hi稻星球、星空树屋、小火车、如意跑等网红打卡点,不仅改善了村庄的人居环境,也带动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致富。”临浦中心供销合作社主任俞国云介绍。
横一村以千亩粮田为载体、以千棵古柿树为村庄发展的根脉,引进和培育
了一系列丰富的业态,做好稻子、院子、柿子“三篇文章”,从卖柿子到卖风景、从卖产品到卖产业,引得来游客、留得住游客,用高颜值带来了高产值。
以田为纸、以稻为墨,绘就亚运特色稻田画,亦田亦景的江南田园风光, 让高产农田渗透入城市,城市机体延伸入农田,促进城乡共融发展。
在萧山区钱江世纪城浙赣铁路西侧区域,萧山区社实施了亚运村周边景观提升工程,涉及总面积2500亩;在钱江世纪城浙赣铁路东侧,萧山区社通过土地全域整治,把街道原有碎片化分布的农田、耕地、复垦的建设用地进行集中连片整治,分步实施了全域土方平衡、高标准农田基本设施建设、大田托管美丽田园建设等主要内容,恢复粮食功能区约3700亩,让高产农田晕染进城市, 成为城市景观的绿色基质。同时,萧山区社在钱塘江南岸、亚运村东侧区域, 开展了亚运东侧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整治总面积16825亩,以浪潮为主题元素, 种植波斯菊、百日草等各类花草1368亩,打造了亚运特色大田花海。
田成方、地成块,路相连、渠相通,气势磅礴的大田景观,为亚运添彩, 也推进了城乡风貌全域提升。供销合作社人用属于自己的方式和探索将高标准农田建设融入城市景观打造中,把“田园美”作为“城乡共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农田基础设施与环境相配套、相协调,将高产农田融入到和美乡村建设中,打造出了城市里的诗意田园。
“千万工程”的创新意义和时代价值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姜长云
“千万工程”(“hejian'sreenRuraRevivaProram”(1))最初是“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简称,系由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部署并推动实施的重大工程。20年来,浙江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推动“千万工程”顺应时代要求和发展阶段转变,不断实现阶段性跃升和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引发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性变革和乡村布局、城乡关系的深刻调整,推动了乡村生态振兴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的激荡变革和互动提升,深刻改变了浙江的乡村风貌和农民精神风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的探路试水作用,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创新之举,也是有效提升广大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广泛认同感的重大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千万工程”的实施,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源头。透过“千万工程”的实践,体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特别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千万工程”的主要阶段及其成效
第一阶段,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启动阶段,时间跨度为2003—2010 年,重点是以推进农村“脏、乱、差、散”治理为切入点,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力度。2003年,在浙江全省近4万个村庄中,仅有10%左右环境较好,绝大多数村庄环境较差,存在“村庄布局缺乏规划指导和约束,农民建房缺乏科学设计, 有新房无新村、环境脏乱差等现象普遍存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突出矛盾”。2003 年6月,《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通知》(浙委办〔2003〕26号)将“千万工程”的总目标定为“用5年时间,对全省10000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并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行政村建设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有人进一步将2003—2007年作为“千万工程”的示范引领阶段,将2008—
2010年作为整体推进阶段。示范引领阶段中,在加强基层组织和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经济的同时,全面推进村庄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垃圾等废弃物集中处理、污水净化处理、河道净化等相关工作。整体推进阶段中,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意见》(浙委办〔2008〕18号)强调,“坚持‘统筹发展、富民美村、固本强基’,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重点的村庄整治建设”“对照村庄规划,重点整治村庄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突出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重点,做到路平灯明、水清塘净、村洁景美”。至2010年,浙江全省对17283个村实施了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基本完成了第一轮村庄整治工作(2)。
—2020年,重点是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并将其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2010年12月31日发布的《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计划》)要求,“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围绕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以深化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为载体,着力推进农村生态人居体系、农村生态环境体系、农村生态经济体系和农村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产业结构、农民生产方式和农村消费模式,努力建设一批全国一流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2016年,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的《浙江省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浙委办发〔2016〕21号)要求“,进一步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扎实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工作,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全面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不断提升广大农村的美丽度和农民群众的幸福感” “实现空间优化布局美、生态宜居环境美、乡土特色风貌美、业新民富生活美、人文和谐风尚美、改革引领发展美的美丽乡村美好愿景,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一时美’向‘持久美’“”从‘外在美’向‘内在美’“”从‘环境美’向‘发展
美’”“从‘风景美’向‘风尚美’”转型,并从“形态美”迈向“制度美”。
年以来。
《浙江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行动计划(2021—2025年)》
(浙委办发〔2021〕57号)提出,“以深化‘千万工程’、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为牵引,以共建共享全域美丽大花园为目标,坚持标准化推进、精细化建管、数字化赋能、品牌化经营、人文化引领、均等化服务,对标国际一流, 实施新时代美丽乡村全域共美、环境秀美、数智增美、产业壮美、风尚淳美、生活甜美行动,建设具有‘江南韵、乡愁味、国际范、时尚风、活力劲、共同富’特点的新时代美丽乡村”,明确要求“聚焦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融合化、共享化导向,开展未来乡村建设试点,培育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示范”。2022年1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未来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政办发〔2022〕4号)强调,“以X建为统领,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建设方向,以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为建设主体,以造场景、造邻里、造产业为建设途径,以有人来、有活干、有钱赚为建设定位,以乡土味、乡亲味、乡愁味为建设特色,本着“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建什么”的原则,打造未来产业、风貌、文化、邻里、健康、低碳、交通、智慧、治理等场景,集成‘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建设,着力构建引领数字生活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江南韵味的乡村新社区”,要求“有农村区域的县(市、区)每年开展1~3个未来乡村建设。自2022年开始,全省每年建设200 个以上未来乡村。到2025年,全省建设1000个以上未来乡村”。“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已成为浙江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的目标和抓手。
20年来,浙江实施“千万工程”,引发了农村人居环境与生态环境、农民精神风貌的深刻变革,促进了农村从“脏、乱、差、散”向“绿、富、美、强” 的有序转换,培育了宜居宜业宜游的乡风村韵,为提升乡村生活品质和广大乡村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供了丰富滋养,也为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径开拓了思路,打造城市“后花园”,助推了“人人共享”“诗画浙江”的美丽大花园建设。多年来,浙江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前列,构建了便捷生活圈、完善服务圈、繁荣商业圈、体验旅游圈,一批特色风景线、特色精品村、美丽庭院、美丽乡村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许多乡村“景在村中,村在景中”,堪称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探路先锋”和“领
航旗舰”,也为让农民就地就近过上现代文明生活提供了先行典范,其示范效应和品牌影响力迅速彰显。2022年,浙江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565元, 位居全国第二,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6.6%(3)。
“千万工程”的实施,激发了城乡关系的深刻变革和城乡空间格局的深刻调整,推动了城乡融合和一体化发展,疏通了科技赋能、文化赋能和数字、资本等现代要素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渠道,畅通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路径, 为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发挥了重要的试验示范和“探路先锋”作用,促成了“城市让乡村更和美、乡村让市民更向往、城乡协力富裕富足”的生动局面。通过实施“千万工程”,浙江以都市圈为依托,以县城为龙头,以中心镇、中心村为重要节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有效延伸,通过信息化或数字技术等建立有效链接的县域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30分钟便民公共服务圈、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繁荣兴旺的休闲文旅圈和幸福体验的品质生活圈。2022 年,浙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下降到1.90∶1,城乡共同富裕的步伐更加坚实。
“千万工程”的实施,还推动了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的激荡转化,激发了乡村人气活力,推动了乡村多重功能价值的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带动了美丽生态、美丽经济、和美生活的融合共生和相互转化,增加了城市人口和人才下乡、乡贤归乡的吸引力,堪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先行标杆”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领头雁”。“千万工程” 的推进,通过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迅速涌现及其与乡村传统产业、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也为浙江乡村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创新创业创造环境,推动形成了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合力共建美好幸福家园的良好氛围。通过实施“千万工程”,现代农业与乡村制造业和乡村服务业、数字经济和数字技术与乡村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态势加快形成,也为增加农民收入、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供了坚实支撑。结合实施“千万工程”,加强乡村基层民主法治和基层X支部建设,形成“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等生动活泼局面,推动浙江形成了X建引领和自治、法治、德治、数治有机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了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乡村善治成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互促共赢的重要基石。
二、“千万工程”的创新意义和经验启示
“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文明素质”是20年前浙江省启动“千万工程”的一个重要动因。因此,浙委办〔2003〕26号文件要求切实把实施“千万工程”办成造福百姓的“实事工程”,明确“以村庄规划为龙头, 从治理‘脏、乱、差、散’入手,加大村庄环境整治的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民主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使农村面貌有一个明显改变,为加快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打下扎实的基础”。这正是瞄准了广大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农村环境整治和人居环境改善问题,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计划》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因此,浙江省委、省政府实施“千万工程”从一开始就强调“防止刮风,切忌强迫命令”。当时,在浙江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 流动人口增加、社会阶层分化、环境污染严重问题凸显,但基层治理能力跟不上,导致社会矛盾激化、信访热点问题突出,这在浦江表现得尤为突出。习近平同志倡导推动并带头实践了领导下访接待群众制度,深入群众、直奔基层, 帮助群众解决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走新时代的群众路线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20年来,“千万工程”的每次迭代升级和创新举措,都是通过帮助广大农民解决影响其生活品质、就业增收和民生改善的急难愁盼问题,增进了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广泛认同感,使“千万工程”成为在国内外富有影响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也为激发广大农民参与“千万工程”的内生动力创造了条件。长期以来,“千万工程”能够一步步地促进浙江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由点到面、由“盆景”向“风景”转化,这是重要原因。通过推进全域、连片环境综合整治,不仅有效提升了乡村“颜值”和农民的生活体验,促进了农村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的转化,还带动了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的开拓和农村人气活力的增加。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仅带动了农家乐、民宿经济等乡村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还促进了“好看”“好玩”“好吃”“好带”“好创意”与乡村产业发展的有效结合,拓展了乡村产业和农民就业增收的发展空间,也提升了乡村吸引城市人才和资本下乡的“魅力”。立足新时代新征程, 浙江深化“千万工程”也好,全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也好,农民说好,才
是真的好!
之前,推进新农村建设也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罢,有些地方出现了“政府干,农民看,还有几个在捣蛋”“干部积极,农民消极,风凉话不断”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坚持农民主体地位重视不够,不注重激发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农民参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能力不足。浙江实施“千万工程”的实践证明,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培育农民参与的内生动力和能力,是取得成功的制胜法宝。《计划》强调,“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浙委办发〔2016〕21号文件进一步明确,“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共享发展。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结合实施“千万工程”,浙江许多地方在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的方式和路径上也进行了富有特色的探索。如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小古城村坚持“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在基层民主协商制度方面进行了不懈探索,激发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形成了共商带动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坚持“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不仅为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提供了便利,也为激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供了前提,有利于广大农民更好地在共商共建中共享发展成果。这也有利于规避外来企业、外来资本、外来人才“代替农民”而非“帮助农民”的问题,引导其在参与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联农带农。最早提出美丽乡村建设的安吉县,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的决定权交给农民,让农民选择美丽乡村要不要建、何时建、怎么建,逐步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获得全国首个生态县、中国县域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工作优胜县等桂冠,连续4年位于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榜首。
当然,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并非意味着可以轻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面临的局限,比如,视野不宽,容易出现重当前、轻长远的问题;社会关系网络不发达,多面临对接外部市场、资源要素渠道不畅的问题。因此,加强培训、引导农民“干中学”、帮助农民搭建就业创业和对接外部市场、资源要素的平台, 鼓励农民在参与中增强共商共建共享发展的能力,是“千万工程”成功的一个重要经验。小古城村坚持“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建立了引导农民拓宽发展视野、培育长远眼光的有效机制。《计划》要求“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
动,把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作为重要创建内容”。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强调,“落实乡村人才振兴扶持政策”“支持布局创业孵化基地”“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训计划”“实施农民创业促进行动”等。
20年前,浙江省启动“千万工程”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加快生态省建设”, 明确要求与建设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结合起来,并将农村作为建设的主战场。实施“千万工程”,从治理农村“脏、乱、散、差”入手,将加强村庄环境整治与建设绿色生态家园结合起来,将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作为久久为功的重点,突出体现了生态优先的理念。《计划》将实施生态人居建设行动、生态环境提升行动、生态经济推进行动、生态文化培育行动作为其4大主要任务,且都与生态有关。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考察安吉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安吉率先开启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推动浙江的“千万工程”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平台。
“千万工程”从农村环境整治和人居环境改善入手,虽属于推进生态振兴的范畴,却带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系统变革,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是,“千万工程”并非止步于此,而是注重系统发力,利用浙江的资源、地缘、人文和发展优势,构建农村生态振兴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融合互促的格局。由此,为推进农村生态振兴、巩固农村环境整治和人居环境改善成果提供了持续的财力保障。同时,注重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通过“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拓宽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推动了乡村“生态优势”更好地对接人文优势、市场优势,并转化为“经济优势”和“民生福利”。借此,也容易增加乡村对外部人口、人力、人才和资源要素的吸引力,带动许多乡村由“脏、乱、差、散”向“绿、富、美、强”转化。让“好山好水好生活”,成为吸引游客、增加文旅收入的“撒手锏”,也为农业、乡村产业品牌产品、特色产品、文创产品拓展了市场,为产业融合、民宿经济、“电商+”等新业态的崛起疏通了对接市场和创新要素的渠道。
浙江实施“千万工程”,从一开始就在浙委办〔2003〕26号文件中强调“规划先行,统筹安排”“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统一规划中心村、逐步缩减自然村”“搞好县域村庄布局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计划》在部署实施“生态人居建设行动”时,明确要求“推进农村人口集聚。大力培育建设中心村,以优化村庄和农村人口布局为导向,修编完善以中心村为重点的村庄建设规划”“推动自然村落整合和农居点缩减,引导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全面整治农村闲置住宅、废弃住宅、私搭乱建住宅”。通过实施“千万工程”,浙江构建了以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为龙头、村庄布局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为基础的“1+4”县域美丽乡村规划体系[2]。近年来,浙江城乡基础设施加快同规同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市域城乡同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国领先,成为全国城乡发展较为协调的省份[2]。通过推动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建设、高质量管控的有机结合,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升了统筹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质量,推动了城乡成为各美其美、比翼双飞、和而不同的命运共同体。2008年,安吉县完成了全国第一个《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长期以来, 该县坚持“多规融合”,统筹协调各类空间规划,有效保障了各类项目落实落地。
浙委办〔2003〕26号文件在部署启动“千万工程”时,不仅强调发挥“千村示范”的带动作用,还特别强调结合农村基层X组织“先锋工程”、创建民主法制村、争创文明村等活动,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通过评选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优胜县和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特色精品村、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示范村,进一步凸显先行榜样的示范作用。如小古城村,村容村貌治理、村庄和产业发展瓶颈的化解、民生工程建设等工作,都坚持“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成为对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具有重要示范价值的典型模式,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级生态村、全国文明村等80余项桂冠,在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全国水平1倍以上。在实施“千万工程”的过程中,注重“头雁”带动作用,包括鼓励乡村社区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挥引领和平台带动功能,通过增加社区公共品供给等方式,帮助普通农户降
低参与“千万工程”的成本和风险。《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深入实施
美丽大花园建设行动”“充分发挥大花园示范县引领作用,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县域大花园建设典型模式,推进全省县域大花园建设提质扩面”。
浙江“千万工程”的成功,同浙江省坚持X建引领、X政重视,培育政府主导、市场驱动、社会协同的发展格局密切相关。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牵头进行了“千万工程”的顶层设计,创新和推动了“四个一”工作机制, 即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全面落实分级负责责任制,成立一个由省委副书记任组长的“千万工程”工作协调小组,每年召开一次高规格的“千万工程”工作现场会,定期表彰一批“千万工程”先进集体和个人[2]。积极营造各级X委政府争先创优、比学赶超的浓郁氛围,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为民办实事内容并进行干部绩效考核,在激发调动各级政府增加投入和加强政策支持的基础之上实施“千万工程”。
加强村X支部、村委会班子建设,引导村X组织和X员干部积极发挥带头作用,也是“千万工程”取得成效的重要密码。“村美、户富、班子强”,早在2003年就是“千万工程”对示范村的要求之一。近年来,浙江结合实施“千万工程”,加强X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有效发挥了为乡村振兴凝心铸魂的作用。可以说,“千万工程”既是乡村建设工程、乡村发展工程,也是完善乡村治理的重要基础工程。如安吉县以开展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创建为抓手,推广完善余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先进基层X组织经验,通过“X建网、治理网、服务网、民情网”四网融合,推行“掌上矛调”APP行政村全覆盖,推动组织扎根、资源下沉、服务进门、矛盾化解,畅通了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形成了X建引领有力、部门协力共建、乡村积极有为、农民主动参与、社会积极响应的乡村治理格局。近年来,该县坚持建管并重,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建立了县级农村人居环境智慧监管系统,实现从问题发现到问题反馈、整改、督查的云上闭环管理。
“千万工程”的实施,不仅注意增加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为增强农村集体和农民投入能力创造了条件,还注意通过深化改革,调动社会力量支持“千万工程”的积极性,鼓励运用市场机制推进村庄运营。浙委办〔2003〕26 号文件明确要求坚持“各方支持,密切协作”的基本原则,体现了调动一切积
极因素支持“千万工程”的政策理念,甚至明确要求“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广泛吸纳社会资金”。《计划》明确“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 鼓励不同经济成分和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经济项目开发”“广泛动员和引导工商企业、民营企业家、华人华侨、爱心人士等参与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实施“千万工程”, 浙江许多地方在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的同时,积极完善体制机制,激发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鼓励社会力量通过企业捐建、“两进两回”(科技、资金进农村,人才、乡贤回农村)等方式参与“千万工程”, 培育协同推进乡村振兴的“命运共同体”。近年来,浙江大力深化农业农村改革,鼓励以村集体经济为主导的股份合作社发展、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深化强村富民集成改革、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如推动“三变改革”, 探索盘活闲置宅基地、闲置农房的路径等,促进了农文旅融合发展和农民增收, 也激发了农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浙江“千万工程”的启动,是以时任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浙江省委、省政府顺应当时浙江省情农情和发展阶段特征,审时度势,准确把握乡村发展需求和城乡发展规律的产物。浙江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陆地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经济发达程度位居全国前列,但当时省内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特征差异较大,城乡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较为严重。“千万工程”始终强调因地制宜,更多资料:nuo114整理,区分不同地形地貌、不同发展程度的村庄,考虑地方财政支撑能力、社会力量的动员能力和农民接受程度,体现“千万工程”落地的不同层次、等级标准和地方特色, “有多大力量办多大事”,不追求“一口吃成个胖子”。如浙委办〔2003〕26 号文件明确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多层次地推进环境治理、村庄整理、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和特色村建设等”。当前,在全国学习“千万工程” 经验的过程中,有些地方强调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地方财力限制,“浙江经验虽然很好,但我们学不了”“因为浙江有钱”。浙江推进“千万工程”的实践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