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目 录
1.山东政法学院院长吕涛: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1
2.山东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谢桂山:
打造法治山东金招牌 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3
3.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院长肖金明:
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主要论点和实践要点 5
4.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院长桑本谦:
为何不是所有事故都要追责 7
5.山东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荆月新:
完善立法工作优化我省营商环境 9
6.山东建筑大学法学院院长王淑华:
加强德法兼修法治人才培养 10
7.济南大学政法学院法学系主任袁曙光:
打造法治山东金招牌的路径——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法治思维 11
8.山东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赵信会:
立足法治精神推进全面依法治省 12
9.青岛大学法学院院长蔡颖雯:
守初心成就卓越法律人 担使命培养优秀法科生 14
10.鲁东大学法学院院长孙明:
坚持人民立场 主动担当作为 打造法治山东金招牌 16
11.山东工商学院法学院院长张献勇:
提高法治意识强化培训考核 18
12.山东理工大学X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张子礼:
法治政府建设的法学思考 20
山东省全面依法治省专家座谈会发言材料汇编
(大众日报,2019年9月5日)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山东政法学院院长 吕涛
一、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仍需提升。在实践中,各级X政官员思想观念依然习惯于“唯上”“唯稳”“唯红头文件”的“权力思维模式”,企业和群众则普遍存在“办事托关系、信访不信法、找市长不找市场”的惯性思维。
(二)有效制度供给不足。民营企业的平等地位有待落实。许多民营企业家呼吁从制度供给的源头上解决公平竞争的问题。同时,还存在营商环境政策碎片化、临时化的问题,以及营商环境政策“难知晓”“难理解”“难享受” 的问题。
(三)行政执法不公以及服务不到位的问题。例如,各种各样的“玻璃门” “弹簧门”“旋转门”依然存在,“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
“奇葩证明”等问题尚未彻底解决。
(五)司法保障力度仍需加强。许多企业家反映,打官司难,执行回来更难,司法机关也面临着公正与效率的双重巨大压力。
二、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有效制度供给,以良法促善治。尽快出台《山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及时开展立、改、废、释工作,对于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应当全面进行公平竞争审查,定期进行评估和清理,尽快完善地方优商立法体系。
(二)深化政务信息公开,打造公开、透明营商环境。高度重视政策宣传、 政策解读、政策推广工作,既要整合各级各部门惠企利民政策资源,打造政务信息服务“中央厨房”;又要分门别类、按专题及时汇集各类政务信息,提供精准推送,打通政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三)加强诚信政府建设,树立法治权威。政府应当建立政务诚信约束和
问责机制。
(四)完善法治化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运行。鼓励、支持专业机构、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利用大数据等方式开展营商环境评价评级,以市场主体评估反馈倒逼促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各级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