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5917
2023年5月
百年教泽流芳远,千秋伟业更无前
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百年庆典”上的讲话
周洪宇教授
(2023年4月23日)
尊敬的郝芳华校长、郭文安先生,各位领导、各位前辈、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很荣幸受邀参加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百年庆典这一重要活动并在会上讲话,表达自己的兴奋与感激之情。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首先,我想向所有曾经在这里工作、求学和研究的人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长期关心支持学院发展的各级领导、各位学界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校教育学科设置于1922年,是中国近现代高校最早设置教育学科的高校之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从1922年初创至今,筚路蓝缕,弦歌不辍。百年芳华,桃李芬芳。粗略而计,我也算是这段历史后半段的见证人。从上世纪70、80年代至今,我在此度过了人生中既美好又丰盛的40余年。作为1977年10月恢复高考招生制度后的首届大学生,我于1978年3月入读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成为现在人们常说的77级大学生。1982年1月,我从历史系毕业分配到学校新成立的教育科学研究所工作。当年所长杨葆焜、副所长董宝良先生深谋远虑,着眼长远,特地安排我们这些来自历史、中文、数学、物理、地理、生物等系的留校青年教师,与教育系第一届本科生79级的翟天山、王坤庆、杨小微、余学峰、赵国祥、靖国平、李文长等人一道聆听王道俊、郭文安、杨葆焜、杨汉清、肖宗六、董宝良、伍文、戴本博、任钟印、李道仁、严正、周镐、王启康等老先生们讲学论道,补充教育学知识,由此进入教育学之门。如今,40余年前的听课情景仿佛就在眼前,前辈学人的教泽风采仍受益无穷。
我来到教科所后第一项任务便是在杨葆琨、董宝良等先生主持下,与夏德清、喻本伐、熊贤君、李红梅等中青年教师参与学校组织的《陶行知全集》(湘教版)编辑出版工作,这也成为我个人学术生涯的起点。前辈教育史学家董宝良先生带领我进入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