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5904
2023年5月
进书香校园品智慧人生
在“书香激扬青春”师生读书行动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教师代表会计学院副院长 李阳教授
(2023年4月25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会计学院的一名教师,非常荣幸在世界读书日作为教师代表和大家一起做读书分享。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进书香校园,品智慧人生。
说起读书,不得不令人想到宋真宗,宋真宗流传最广的一首诗,就是那首《励学篇》,诗曰: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有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后来,这首诗被浓缩成“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这个词汇究竟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已经无从考证,但它在古代经典著作里频繁出现过,出现最早的是在西汉文学家戴圣所著的《礼记》中,在《礼记•文王世子》篇章里有这样一句话:秋学礼,执礼者诏之;冬读书,典书者诏之。
关于读书,古今中外的名人从不同角度都有深刻的见解。“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在北宋大文豪苏轼眼里,春秋晚期的大圣人孔子之所以学富五车,受人景仰,是因为他的学问是用时间从一本本书籍里兑换来的。“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这是清代初年著名文学家张潮在自己的著作《幽梦影》里的名句,在他眼里,不同的人生阶段,读书的作用、目的和心境完全不同,但读书完全可以增长智慧和丰富人生阅历,这是毋庸置疑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总理在20岁左右时说出的名言,激励了许多学子,在他眼里,读书和学习肩负着一个民族崛起的希望。
世界上的书籍有千千万,读者同样有千千万,每个人的阅读目的不尽相同,各有各的价值取向。但我们究竟为什么要读书?古今中外对读书的意义有千万种解读,我个人最喜欢以下几个理由,与大家分享。
第一,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钱钟书先生说过:“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北京、西安、洛阳,少了学识的浸润,它们只是一个个耳中熟悉又眼里陌生的地名;故宫、避暑山庄、岱庙,有了文化照耀,它们才不是被时间风化的标本,而是活了成百上千年的生命。阅读,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