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8127
2024年1月
在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2014年2月7日,录音整理稿)
同志们:
从2007年开始,市委、市政府连续八年在春节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召开新型工业化会议,这既是深入实施产业强市战略的迫切需要,更表明了市委、市政府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坚定信念和决心。待会,蓝书记将作重要讲话,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先讲点意见。
一、从经济发展规律看当前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201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我们深入实施产业强市战略,以统筹“三大发展”、推进“九比竞赛”活动为抓手,全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培育大企业(集团),加速推进产业集聚,工业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与此同时,受宏观形势影响和发展阶段所限,我市工业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
一是发展速度持续领先,但部分指标下滑明显。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39.8亿元,增长18.1%,增幅连续九年保持全省首位;工业用电量94.9亿千瓦时,增长18.7%,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2个百分点;工业主要指标增幅均位居全省前列。但与上一年相比,规模工业增加值、规模销售收入、工业用电量、工业投资四项指标增幅分别下降了2.5个、8.9个、2.3个和0.9个百分点;工业入库税收下降1.8%,其中地方级税收下降2.5%。
二是企业培育成效显著,但单体规模仍然偏小。规模工业企业总数达2548户,比连云港多913户、淮安多329户,其中当年新增526户、列全省第四;销售超亿元企业净增153户、总数达513户。但规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仅为淮安的59.4%、连云港的68.9%,亿元企业占规模企业比重仅为20.1%。
三是产业质态逐步优化,但产业层次依然偏低。新兴产业实现销售610亿元、增长35.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45.5亿元、增长33.2%,但分别仅占规模工业的21.6%和19.2%,且多为生产配套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
四是工业后劲不断增强,但工业投资质量不高。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831.2亿元,增长25%;列入工业再造的208个项目当年完成投资198亿元;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55个、新开工244个、新竣工177个,竣工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1.7亿元。但设备投资仅占工业投资的52%,新增固定资产增值税进项税抵扣额同比下降23.3%;工业贷款仅占全部贷款的22.4%,比上年下降9.9个百分点。五是外资利用稳中有增,但完成率脱幅较大。新批外商投资企业84户,增长23.53%;实际到账外资5.18亿美元,增长14.6%。台资集聚成效明显,全年新批台资项目22个、苏北第二,增长29%、苏北第一;实际到账台资1.07亿美元、苏北第二,增长78.6%、苏北第一。但实际到账外资仅完成全年任务的60.9%,新批外资企业个数仅占全省的2.73%,新批及净增资3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仅9个,分别比连云港、徐州、淮安和盐城少3个、8个、17个和27个。六是科技创新稳步推进,但研发能力仍然较低。累计向1033家企业发放科技创新券7247.4万元,为302个项目兑现资金2692万元;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苏北工业技术研究院获省立项支持,30个项目获得国家火炬计划和星火计划立项,企业专利授权量、申请量从全省末位分别跃居苏北第二位和第三位。但创新平台层次低、数量少,企业研发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低,人才比重比苏北和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低3.9个、6.4个百分点。七是载体建设成效显著,但项目效益有待提升。“港站快速转场/集港通关”模式初见成效,综保区创建实现阶段性突破。宿迁和沭阳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泗阳、泗洪、宿城开发区在全省开发区综合考评中实现进位,宿迁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扎实推进,6个共建园区全部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其中苏宿园区连续四年位居第一。但我市开发区亩均投资强度仅为230万元,是苏北及全省平均水平的82.14%、74.19%;亩均产出仅为195万元,是苏北及全省平均水平的88.64%、69.64%。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进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衡量,当一个地区工业化率达到40%—60%时,就进入了工业化中期,去年我市工业化率达到39.8%,表明宿迁已基本进入工业化中期。这一判断可以从工业化发展程度评价体系中得到印证: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看,2013年,我市人均GDP达35484元,约合5730美元,扣除价格因素后约为3900美元,处于钱纳里标准模式中的工业化中期阶段;从产业结构看,我市三次产业结构已调整为13.8:47.8:38.4,一产比重低于15%,二产比重超过一产、三产,根据库兹涅茨理论,工业化进入了中期阶段;从就业结构看,我市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构成为41.3:32.5:26.2,二三产就业人口比重接近60%,表明目前宿迁工业化大致处于配第—克拉克定理第四阶段,即工业化中期阶段;从城市化水平看,我市城市化率已达52.37%,按照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处于工业化的实现和经济增长期;从工业内部结构看,我市轻重工业产值比重约为1.34,已进入霍夫曼工业阶段的第三阶段。综上所述,我市工业化多数评价指标处于评价体系中期阶段的边缘位置,部分指标还处于初期向中期迈进的临界阶段,据此判断,目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始阶段。国际经济发展规律表明,一个地区进入工业化中期后,其经济发展一般会表现出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结构调整在推动工业发展、加速经济增长方面起核心作用;二是在生产的诸要素中,资本和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苏中地区十年前进入工业化中期时,国内外资本齐聚苏中,极大提升了产业层次,加速了产业结构调整,缩短了与苏南发展距离;三是在各类需求中,生产、投资等中间需求的增长是总需求增长的主角,这个阶段正是企业量质提升的最佳期,发达地区的制造类企业,正是抓住了这一机遇,实现了企业的超常规、裂变式发展;四是科技、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由流出逐步向加速集聚转变,这个特征在宿迁的表现已经越来越明显,如可成科技用工1.8万人,其中宿迁籍占46%,省内市外占38%,安徽4%、河南4%、山东2%、湖北、四川、甘肃等省占6%,我市正由以前的劳动力输出地转变为输入地。总的来说,我市工业化正处于十分敏感且潜力巨大的发展阶段,无论是三次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工业技术装备还是产品水平,都远未达到工业化成熟阶段的高度,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发展制造业仍然是当务之急。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工业化中期的发展特征,认清要素制约、环境容量以及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对工业经济带来的深层次影响,坚持扩张总量与转型升级并重、做大产业与做强企业并进、产业选择与产业退出并行、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并举,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必须以量的积累为前提和基础
从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看,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通过做大总量实现中期目标;到了后工业化阶段,主要是以量为基础,推动产业技术革新、产品更新换代。从工业化中期到后工业化,宿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决定了我们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必须以量的积累为前提和基础,而完成量的积累,最有效的抓手就是招商引资。当然,这决不意味着当前完全不考虑结构调整,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取有所舍,强在起点、优在起点,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区域产业发展定位、不符合环境容量要求的项目一律不予引进,这样才能为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否则会形成一些难以解开的“扣”,今后结构调整就会变得异常艰难。对此,各地、各部门要始终把做大工业总量作为第一要务、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抓手,着力解决好“招什么”、“怎么招”的问题,努力通过增量的有效集聚,促进存量调整、优化存量结构,为产业转型升级争取更多的现实空间。
坚持全员招商与专业招商双轨并行。围绕提高招商效率、效益和效果,进一步强化“全员招商”和“协作组招商”,不断丰富“专业招商”内涵,构建常态化、多元化的招商体系。夯实全员招商这一基础,在深化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形势下,有的同志认为全员招商已不能够适应形势要求。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无论是在当前还是今后,全员招商仍然具有巨大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一,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全员提供的海量信息至关重要,捕捉住信息就能够整合资源、突破重点,这是招商引资成功的诀窍;其二,全员招商意义在于亲身体验,参与其中才能体会知难行更难,才能形成理解经济工作、支持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因此,要坚决摒弃“全员招商已经过时”、“招商引资与我无关”的观念,强势推进全员招商、全域招商、全天候招商,通过明确招商任务、量化考核标准和落实奖惩措施,使得人人肩上有担子、有压力。充分发挥协作组“联合作战”优势,优化整合资源,加强协调配合,打好招商引资总体战。强化专业招商这一导向,各专业招商局要以新一轮人员优化调整为契机,围绕开发区产业集聚目标抓招商,推行“专业+产业”招商模式,努力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关键环节的核心项目招引上取得新进展;各开发区可以根据产业基础和现实需要,适时组建新的专业招商局,但不能与职级和编制挂钩。市重大项目招商办要广开招商渠道,采取委托招商、中介招商等模式,主动与摩根大通、毕马威等国际性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以及证券公司、产业研究院联系合作,全力在世界500强、行业100强企业招引上实现突破。市央企招商办要抢抓当前央企产业调整和资产重组的重大机遇,精心筹备好5月份的“央企招商邀请月”、8月份的“宿迁(北京)央企合作推进会”等活动,开创央企招商新局面。市承接产业转移办公室要潜心研究苏南地区资本流动的新趋向和产业转移的新动态,抓住昆山笔电产业加速向外转移和省委、省政府领导明确表态支持的机遇,努力在笔电及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整机生产等方面实现突破。同时,各县(区)要始终坚持以感情为基础、利益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