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8124
2024年1月
在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调度会上的讲话
(2013年5月28日)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专题召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调度会,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工业投资事关重大、事关全局,这项工作必须牢牢抓在手中;二是宏观形势不确定性强、市场观望氛围浓厚,企业投资的信心亟需提振;三是今年投资进度滞后、脱幅较大,必须引起各地各相关部门的高度警觉,并积极应对。刚才,王柏生同志汇报了今年以来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各县区和相关部门作了很好地发言。下面,我简要讲四点意见。
一、在肯定成绩中认真查摆工业投资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今年以来,在内外需求下降、经济形势低迷等因素叠加影响下,各地各相关部门紧紧围绕既定目标任务,超前谋划、精心运作,齐心协力、聚焦推进,我市工业投资依然保持了较为强劲的增长态势。1—4月份,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2.4亿元、增长22.4%,技术改造投资完成119.4亿元、增长23.3%。其中,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共完成投资50.5亿元、增长26.1%,占工业投资的26.2%,投资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成绩值得肯定,但问题和差距更让人警醒:1—4月份,全市工业投资仅完成年度目标任务(800亿)的24%,滞后于序时进度9.3个百分点(前4个月平均每月仅完成48.1亿元,要完成全年任务今后每月需完成75亿元),完成“双过半”目标压力较大;增速(22.4%)排名已下滑至全省第6、苏北第3(从2005年到2010年,我市工业投资以50%以上的增速连续6年领跑全省,2011年和2012年投资增速有所放缓,分别为25%、26.2%,排名均居全省第2)。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项目进度慢。1—4月份,全市亿元以上项目仅完成投资161.4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28%,比序时进度低5.3个百分点。二是缺乏新增长点。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副食品、纺织服装、建筑材料、木材加工等产业投资占全部工业投资的73%,传统产业投资增速回落带动了整个工业投资下滑。相较于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仍显得基数小、规模小,对投资整体缺乏明显支撑拉动作用。三是投资后劲不足。全市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中新开工项目155个,比去年同期减少44个,当年计划投资减少59亿元;已实施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中,新开工项目数仅占年初计划实施项目数的89.5%,比去年同期减少15个。新开工项目数量和投资总量的减少,使得全市工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明显缺乏动力支撑。
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企业投资信心不足。工业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持续低迷,制约了企业的投资行为。据我市企业投资意向调查显示,随机参与调查的93家企业,2013年计划投资总额24.6亿元,比去年下降20.9%(受国际国内大环境影响,4月份采购经理指数为50.6,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但仍处于临界点位置,工业投资前景仍不明朗)。二是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原材料、能源等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涨,产品出厂价格持续下行,进一步挤占了企业的盈利空间,很多企业抗压不足、竞争力偏弱,无法开足马力生产。从调查情况看,有76家企业反映当前面临生产经营成本快速上升的困难,占样本企业的81.7%。三是瓶颈要素制约趋紧。企业资金短缺、土地指标受限等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进度。1—4月份,全市工业投资资金来源共221.9亿元,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6.9个百分点(如总投资15亿元的杰龙晶瓷协议贷款2亿元尚未落实,精科智能电气、翔盛粘胶、新亚强硅化学等项目资金供应一直存在缺口)。同时,不少企业存在职工流失率大、返岗率低的现象,有的企业职工流失率高达20%。四是政策支持仍显不足。省内兄弟城市已全部设立了专门用于面对市区产业调整升级的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其中南通每年5000万元、常州每年1亿元。而我市市级政策资金引导和扶持力度却在逐步弱化,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