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8327
2024年1月
把准历史方位 勇立改革潮头 打造全面深化改革标杆省份
在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的讲话
(2017年1月25日)
浙江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方位上,担负着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新的历史使命,各方面工作包括全面深化改革都要有新的定位、新的坐标、新的追求。改革是破冰船,改革是发动机。改革先行,浙江才能勇立潮头;改革扬帆,浙江才能破浪前行。今天的浙江已进入了新的改革时间,展现出新的改革愿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改革来攻坚克难、破除藩篱,更需要改革带来澎湃动能、激昂活力。我们只有把准历史方位,勇立改革潮头,打造全面深化改革标杆省份,才能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浙江改革方案,为“中国的明天”提供更多浙江经验、浙江元素、浙江素材。要打造全面深化改革标杆省份,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改革理论,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针对浙江问题,狠抓补齐改革落地短板。
一、打造全面深化改革标杆省,就是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改革宗旨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努力提供群众改革获得感最快最多的浙江方案更多资料+ 微信: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X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把我们X对改革宗旨的认识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改革宗旨观在为谁改问题上指明了方向,要求我们把人民需要不需要作为第一信号,让群众为改革“点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习近平总书记改革宗旨观在依靠谁问题上指明了主体力量,要求我们把人民支持不支持作为第一动力,让群众当改革主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
“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共同为改革想招、一起为改革发力。”习近平总书记改革宗旨观在谁受益问题上指明了衡量标尺,要求我们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让群众为改革点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改革举措放到实践中去检验,让基层来评判,让群众来打分。”“要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
千改革、万改革,群众没有获得感就是白改革。当前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施工高峰期,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激发群众的创造力,要着力在“三问”联动上下功夫,不断提高群众改革获得感。
第一,要坚持问需于民,形成改革最大公约数。改革越向纵深推进,面对的利益格局就越复杂,就越要求开门搞改革,提高群众改革参与度和知晓度,增强群众对改革的理解度和支持度,形成改革最大公约数。要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当好“大脚掌”,用脚步丈量实情、丈量民意。只有改革的思路、决策、举措更接地气,才能更有底气,才能更好满足群众需求,才不会糊里糊涂办群众不满意、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更多资料 +微信:
第二,要坚持问计于民,发出改革最强好声音。改革不能闭门造车,必须真心诚意俯下身子征求群众的金点子,竖起耳朵听取群众的好声音。要畅通群众参与改革、献计改革的渠道,让更多群众参与到改革方案设计、改革进程监督、改革结果评价中来,让一切创新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智慧源泉充分涌流,汇聚起广大人民群众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
第三,要坚持问效于民,营造改革最暖感受度。对于普通百姓而言,真刀真枪的改革不是统计报表上那几个冷冰冰的数字,而是感官上实实在在的体验,是鲜活的、温暖的。要将群众的感受和认可作为试金石,看改革是否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