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9882


2024年1月
在全市弘扬江阴精神、做强实体经济暨人才强企大会上的讲话
(2017年4月1日,现场稿)
尊敬的各位企业家、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弘扬江阴精神、做强实体经济暨人才强企大会。这是我到江阴来工作后召开的第二次千企大会,感受与上次相比有三个不同,一是片子好,充分体现了中央、省市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精神,体现了江阴一年多来围绕产业强市战略所做的工作和所取得的成绩,也晒出了去年我市实体经济发展的一本账、一份成绩单,很清晰;二是发言好,7位企业家发言,很精彩;三是精神状态好,今天重量级的企业家都来了,体现了大家对市委、市政府产业强市战略的高度认可和大力支持,进一步坚定了我们深入实施产业强市战略、推进实体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今天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在全市上下进一步牢固确立产业强市的鲜明导向,进一步凝聚人才强企的强烈共识,为江阴企业发展、企业家干事创业营造更加温暖的“春天”,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阴进一步夯实基础、提供保障。应该说,每年度召开千企大会,是我们江阴坚持多年的好传统、好做法。和往年一样,这次会议规模大、范围广、规格高,我们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等市四套班子全体领导都参加了大会,体现了市里一以贯之对企业发展、对实体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
为开好这次会议,分管市领导和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市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议都进行了专题研究,形成了今天下发的7个政策文件。这些政策文件中,有的是结合发展需要、企业需求新制订的,比如“暨阳英才计划23条”“重塑‘江阴板块’新优势29条”;有的是对原有政策的调整优化,比如《关于优化完善产业强市有关政策的意见》。无论是出台新政策,还是完善提升老政策,目的就是要让政策更加精准发力,让企业更加满意,让江阴实体经济发展环境更加优良、氛围更加浓厚、活力动力更加强劲。刚才,我们一起观看了专题宣传片,赵强副市长宣读了表彰决定,大会进行了表彰奖励,华西集团、中特集团、新潮集团、双良集团、海澜集团、神宇通讯、贝瑞森等7家企业分别作了交流发言,讲得都很好,有观点、有思路,有目标、有定位,有情怀、有担当,听了非常受启发、受感动,值得全市企业学习借鉴。
过去的2016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持续加大的下行压力,全市上下特别是广大企业家,始终坚定信心、昂扬斗志,政企同心、攻坚克难,创造了引人注目的产业奇迹和实业风景。最近境内外媒体都在关注江阴实体经济发展、关注江阴产业发展,这说明中央振兴实体经济的力度越来越大、声音越来越响,也说明江阴多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对实体经济的坚守,让他们确实感觉到江阴在实体经济发展、产业发展方面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征。一年来,我们谋定后动,产业强市的战略推进渐次深入。通过去年年初的十二届八次全会、年中的市第十三次X代会和年底的十三届二次全会,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产业强市首要战略,出台了一系列真金白银的产业促进政策,全年市镇两级共兑现政府奖励20.3亿元,为企业减负49.8亿元,有力助推了实体经济做强做大。一年来,我们优化服务,政企同心的发展氛围更加浓厚。我们引导各级各部门树立“强服务是本职、优服务是天职”的工作信条,继续深入实施领导干部与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各类人才结对挂钩制度,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张旗鼓表彰奖励优秀企业、优秀企业家,为企业发展打造了更好的环境。一年来,广大企业家克难奋进,江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稳步提升。让我们尤为感动的是,在严峻的挑战和考验面前,全市广大企业和企业家迎难而上、逆势奋进、蹄疾步稳,全力以赴攻投入、上项目、抓创新、拓市场、优管理,不仅顶住了各种风险和压力,稳住了企业发展(2016年,全市市场主体持续增加,首次突破13万家,9个人多一点就有1个老板,注册资本同比增长32.2%;重点骨干企业阵营更加强大,按同口径计算比2015年增加23家,其中工业、服务业分别增加12家、11家,分别达到239家、96家,无论是绝对值还是相对值都是稳中有进。),而且在创新发展、转型提升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全市新增省高新技术企业119家、省民营科技企业167家,双良节能、法尔胜集团荣获“中国工业大奖”;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0家),展现出良好的发展质态和强大的生命力、竞争力,为江阴实现全国县域经济与基本竞争力“十四连冠”,提供了最最基本、最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一年来的实践再次证明,广大企业不愧是江阴实体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广大企业家不愧是江阴勇立潮头的中坚力量。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今天受到表彰的企业、获得资助扶持资金的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市广大企业家和所有为江阴实体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今年,我们千企大会的主题是“弘扬江阴精神、做强实体经济”,之所以确定这样的主题,就是因为,对于江阴而言,江阴精神和实体经济是我们这座城市最让人引以为傲的独有特质。江阴精神是我们的城市之魂,实体经济是我们的立市之本,两者相辅相成、互促并进。正是有了江阴精神的激励和引领,我们的实体经济才一步步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也正是有了广大企业家做强主业、做优实业的行动和实践,江阴精神才有了最生动的注解、更丰厚的内涵。今年是X的十九大召开之年,是贯彻省市X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江阴撤县建市30周年。在这样一个特殊而重要的时点,我们更需要全市上下,特别是广大企业家们,坚韧不拔大力弘扬江阴精神,坚定不移做强做大实体经济,为江阴新一轮发展注入更强大的精神动力、构筑最坚实的发展根基。
一、弘扬江阴精神、做强实体经济,就是要进一步坚定产业强市、实体兴市的信念追求,始终保持专注实业的战略定力
实体经济是江阴经济的根基所在,也是江阴赢得未来的优势所在。回顾改革开放近40年特别是撤县建市30年的发展历程,江阴之所以能有今天这样一个县域领先的发展局面,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始终坚定产业强市不动摇、实业兴市不分心。全市上下特别是我们广大企业,都要真正意识到这一点,既要清醒看到依然严峻的宏观形势、依然复杂的市场大势,切实增强危机感;更要准确把握国家的政策走势、自身的独特优势,始终坚持实体为本,推动江阴实体经济发展再攀新高、再续辉煌。更多资料+微信:nuo 180914
我们要看到,中央、省市振兴实体经济的导向更加鲜明。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对实体经济的重视程度之高、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X的十八大召开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考察时指出,“国家强大,要靠实体经济,不能泡沫化”,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7次提到实体经济(去年4次);省第十三次X代会把“聚力创新”作为鲜明发展取向,最近召开的全省制造业大会,进一步传递了做强做大实体经济的信号,提出江苏要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迈进,李强书记指出,江苏能有现在这个地位,靠的是制造业,江苏还是要靠制造业走向未来。前几天,无锡常委会传达省制造业大会精神,李小敏书记指出,江苏是这样,无锡更是这样,我们有今天的发展局面靠制造业,走向未来更是要靠制造业。江阴更是如此。所有这些,都标志着,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已经成为全国上下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与之相应,去年以来,国家层面、省市层面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民间投资、产业创新发展、人才引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方面,都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既囊括了一二三产各大产业,又惠及到大中小微各类企业,覆盖面之广、针对性之强、“含金量”之高史无前例,这对我们江阴这样一个以实体经济见长的城市而言,对江阴广大坚守实业不动摇的企业而言,既是巨大的鼓舞,更是重大的利好。只要我们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紧扣时代脉搏,积极抢抓机遇,用足用好政策,就一定能迎来江阴实体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时代!去年年初,我们召开重点骨干企业座谈会,讲在国际国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下,在市场洗牌加速中,要坚定信心、把握主动、化危为机,当好洗牌人,把握好这一轮做强做大的机遇。我说,我们这样的城市,依靠土地出让、土地经营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县域之间的竞争一定会重回产业的竞争,谁抓产业抓得早,谁早赢得主动,谁抓产业力度大,谁未来发展的空间就大。这些观点,与省制造业大会上的观点不谋而合。这对于江阴这样实体经济强、基础好、走在前面的地区,既是肯定,又是鼓舞,更是利好,我们要坚定信心,坚守实体,创造又一个黄金时代!
我们要看到,江阴做强实体经济的基础更加坚实。从近代江阴民族工业的发祥兴起,到上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