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9839
2024年1月
X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提纲
(2016年12月8日,送审稿)
同志们:
根据省委和无锡市委统一安排,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由我向大家宣讲全会的主要精神,并就临港开发区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加快转型提升发展再谈一些意见。我主要讲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准确把握全会取得的“三个重大成果”,把全会精神进一步学深悟透
10月24日至27日,X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是在中国共产X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在全面深化改革、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X内ZZ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XX内监督条例》,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X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全会开幕时,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央ZZ局向全会作工作报告,并就《准则(讨论稿)》和《条例(讨论稿)》的起草和修订情况作了说明;全会闭幕时,习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做好当前X和国家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更多资料+ 微信:
这次全会全面分析X的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系统总结近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X的理论和实践,就新形势下加强X的建设作出新的重大部署,充分体现了X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X的坚强决心,充分体现了我们X“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走好新的长征路”的高度自觉,充分体现了我们X对国家、对民族命运的使命担当。全会取得的ZZ、思想、制度“三个重大成果”,对于深化全面从严治X,解决X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确保X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力量,对于提高X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于更好推进“三个伟大”,即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X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下面,按照中央、省市委宣讲精神,我分别对“三个重大成果”作一解读:
第一,这次全会取得的重大ZZ成果,就是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
确立习近平总书记为X中央的核心、全X的核心,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这是六中全会最具标志性历史意义的重大成果。对此,我们要从三个方面来把握:更多资料+微 信:
1.从X的历史的维度,“伟大事业须有坚强领导核心”,这是被历史反复证明过的一条铁律。回顾历史,我们X在加强领导核心建设方面有过正反两方面经验。遵义会议前,从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到王明和博古,都没有形成坚强有力的X中央,更没有形成一个众望所归的X中央核心、全X的核心。这是X的事业几经挫折、甚至面临失败危险的重要原因。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X中央的领导地位,标志着X开始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有了成熟的领导集体。其后几十年,我们X在坚强有力的X中央领导下,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邓小平同志曾经深刻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毛主席,因为有毛主席作领导核心,文化大革命没有把共产X打倒。第二代实际上我是核心。因为有这个核心,即使发生了两个领导人的变动,X的领导始终是稳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遵循邓小平同志的重要思想,在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X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郑重写道:“X的历史表明,必须有一个在实践中形成的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在这个领导集体中必须有一个核心。如果没有这样的领导集体和核心,X的事业就不能胜利。”这是我们X的重要文件中首次论述建立X的领导核心的极端重要性。历史反复证明,我们这样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必须有一个众望所归的领袖;我们这样一个8800多万名X员和440多万个X组织的大X,必须有一个X心所向的核心;我们这样一支X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必须有一个雄韬伟略的统帅。
2.从X心民心的维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是十八大以来自然形成的一种共识。习近平总书记成为X中央的核心、全X的核心,是在领导和推进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伟大斗争的实践中自然形成的。在座的同志一定都有体会,X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X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X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局面,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X治国治军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成就,实现了X和国家事业的继往开来,赢得了全X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X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X中央的核心、全X的核心,当之无愧、名副其实;确立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反映了全X的共同意志,反映了全X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3.从管X治X的维度,“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是对全体X员干部的一贯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如何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这是摆在每一名X员干部面前的现实课题,需要我们用行动作出回答。我想,关键还是中办《关于认真学习宣传X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通知》中提出的“四个更加”:一是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周围,保持清醒的ZZ头脑,保持敏锐的ZZ观察力和鉴别力,坚定正确的ZZ立场,始终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X和人民的绝对忠诚;二是更加坚定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的权威,坚持中国共产X的领导,做到“三个坚决”,即X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X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X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三是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ZZ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经常主动全面地向X中央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确保X和国家的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四是更加扎实地把X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自觉站在X和国家大局上想问题、看问题,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确保中央政令畅通。
第二,这次全会取得的重大思想成果,就是丰富了全面从严治X的理论内涵
X的十八大以来,我们X先后召开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了部署。这次全会对全面从严治X若干重大问题进行研究,这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逻辑展开,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要求。全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比如,全会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根本是坚持X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就在十八大增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丰富拓展为四个组成部分;比如,全会指出:“加强和规范X内ZZ生活、加强X内监督是全X的共同任务”,从而确立了抓好X内ZZ生活和X内监督是全面从严治X的基点和重点;再比如,全会第一次明确把对X的基本路线的态度纳入考察识别干部的内容,强调:“考察识别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首先看是否坚定不移贯彻X的基本路线。X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态度暧昧,不能动摇基本ZZ立场,不能被错误言论所左右”,第一次以严厉的语气明确规定:“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不准以任何理由和名义纵容、唆使、暗示或强迫下级说假话”“任何组织和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以任何理由违反民主集中制”。全会提出的这些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进一步丰富了全面从严治X的理论内涵,谱写了全面从严治X的新篇章。
2014年底,习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首次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四个全面”,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其中起根本作用的是全面从严治X,因为全面从严治X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根本保证,是“四个全面”之魂,是战略“军帐之帅”。X的十八大以后,X中央深刻把握X和国家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综合分析X内、国家、社会以及国际环境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得出一个重要结论,那就是:要更好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把我们X建设好、建设强。四年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X中央以自我革命的ZZ勇气和“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责任担当,坚持抓思想从严、管X从严、执纪从严、治吏从严、作风从严、反腐从严,着力解决X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从严治X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为X和国家事业发展积聚了强大正能量。
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我们X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X员队伍构成是复杂的,影响X的先进性、弱化X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X内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老问题反弹回潮的因素依然存在,还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从我们江阴看,一些X员、干部对全面从严治X认识上不到位、思想上不适应、行动上不自觉的问题仍然存在,个别地方和单位管X不力、治X不严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就是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全面从严治X不动摇、不松懈,坚持严字当头、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切实把全面从严的要求贯彻到管X治X全过程、落实到X的建设各方面,推动全面从严治X迈上新台阶。
第三,这次全会取得的重大制度成果,就是审议通过了一个《准则》和一个《条例》
当代中国共产X人面临着X的建设探索实践的双重任务:一方面,我们X面临着诸多“世所罕见”的执政难题和“三大陷阱”,为此,必须有效遏制由于“失之于软、失之于宽”所导致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发展势头,建设清廉高效的政X。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及三大“陷阱”,并对“三大陷阱”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一是“塔西佗陷阱”。2014年3月,习总书记在参加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时说:“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提出了一个理论,说当公权力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这就是‘塔西佗陷阱’。我们当然没有走到这一步,但存在的问题也不谓不严重,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就会危及X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二是“修昔底德陷阱”。古希腊有个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新崛起的大国必然会挑战现存的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就变得不可避免。2015年9月,习总书记在美国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上讲到:“我们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防止三人成虎,也不疑邻盗斧,不能带着有色眼镜观察对方。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三是“中等收入陷阱”。最早出现于2006年世界银行的《东亚经济发展报告》,指的是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2014年11月,总书记在北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同工商咨询理事会代表对话会时指出:“对中国而言,‘中等收入陷阱’过是肯定要过去的,关键是什么时候迈过去、迈过去以后如何更好地向前发展。”另一方面,我们X面临着从执政X到长期执政X的“大考”,能否打破“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律,实现长期执政,是摆在我们X面前的新课题。面对这些管X治X的严峻挑战,中央开出的“药方”是:从严治X必须坚持思想建X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