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10097


2024年1月
在全市千企提升发展暨人才强企大会上的讲话
(2015年4月18日,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推动企业的发展,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各级X委政府如何推动企业发展,我认为更多的应该是在营造发展环境、制定激励政策、提高服务效能上下功夫。当前,我们仍然处在从计划向市场的深入转换过程中,这不仅仅是机制的转换,也有人的理念的转换,而X委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关键要营造转型发展的浓厚氛围,所以在去年召开千企创新发展大会之后,今天我们又在这里召开千企提升发展暨人才强企大会,以此进一步加快推动企业创新转型、强化人才强企工作。前段时间,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和充分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包括《关于开展“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工业企业创新优化提升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建设“主导产业人才集聚区”的意见》《2015年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意见》《2015年节能工作实施意见》等,大家要认真贯彻落实,切实把文件精神落到实处。
刚才,费市长宣读了表彰决定,会上还颁发了人才先进集体奖牌和人才资助资金,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推进企业发展和人才强企工作的高度重视。改革开放以来,江阴创造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奇迹。回顾这些年来的发展历程,最关键的,就是江阴企业的发展支撑了江阴的发展。目前,江阴正处在转型提升发展的新阶段,企业是发展的主体,只有企业兴,江阴才能兴;只有企业转型提升发展了,江阴才能实现转型提升发展。我们的结构调整只有靠企业的产品、产业结构调整才能实现,我们强调通过增量投入来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也只有每一个企业、每一个项目投入到位,我们才能真正落实各项结构调整的举措。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有效推动城市的建设,推动农村统筹发展,推动社会事业的发展,推动民生福祉的进步,推动社会文明程度的改善。所以,我们要把抓企业发展作为市委、市政府推动江阴经济社会发展最基础、最根本的环节来抓紧抓好。
过去一年,全市广大企业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目标要求,克服宏观环境不利影响,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也推动了江阴经济社会较好发展。尽管有些指标增幅不是很高,与周边地区相比还有一些差距,但江阴能在当前这样的环境下把企业稳住、实现经济稳增长,来之不易。比如,去年我们有几家规模企业遭遇了资金链危机,如果没有及时解决好,不光影响企业本身,还会影响其他相关企业,影响百姓的就业,这样江阴还谈什么发展?工业经济还谈什么提升?但难能可贵的是,我们不光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同时全市的工业经济结构还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一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9%,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去年全市新兴产业产值超过2510亿元,占比达到38%。二是企业规模持续扩大。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459家,完成规模工业产值6522.5亿元;全市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达19家,有11家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13 家企业进入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税收超10亿元的有4家、超亿元的有35家。三是创新能力得到提升。这两年,江阴的企业之所以能够撑得住,与广大企业重视创新有很大关系。全市全社会研发费用占GDP比重达到2.95%。累计建成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60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9家、院士工作站30家、博士后工作站24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1件;先后引进4名诺贝尔奖得主、3名外国院士与民营企业合作共建工作站和研究院。四是经济效益逐步改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21.31亿元,实现利税总额527.57亿元,增速比上年回升2.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350多亿元,增速比上年回升4.3个百分点。所以,全市广大企业在自身取得发展的同时,也为江阴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这里,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今天受到表彰的企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市广大企业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当前宏观形势下,我们的企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