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10309
2024年1月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不断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
在全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贯彻X的十八届
三中全会精神轮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2014年3月3日)
农村改革是我国启动改革开放的起点,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X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围绕农村改革发展开展调研、作出批示、发表讲话,深刻阐述了“三农“工作中的若干重大问题,特别是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对积极深化农村改革作出了重要指示,要求把握正确方向,尊重农民意愿,坚持试点先行,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确保农村改革健康顺利进行,是引领我省农村改革发展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X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很多章节都对深化农村改革进行了阐述,并专题部署了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出了许多突破性、开创性的改革意见。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和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统一思想和行动的锐利武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推进农村改革的基本遵循。
我理解,中央关于农村改革的制度设计和工作部署,着重是要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解决“人”的问题。《决定》一方面提出通过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解决人从哪里来即“谁来种地”的问题;另一方面,又提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就是要解决农村人往哪里去
的问题,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二是解决“地”的问题。《决定》关于农村改革最大的突破就是对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重点在明晰土地产权、完善土地权能、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利好政策。
三是解决“钱”的问题。《决定》提出要通过加大改革农业补贴制度、保障金融机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等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政策倾斜力度。
四是解决”事”的问题。《决定》提出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要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力度,解决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事务严重滞后的问题。
“人、地、钱、事”四个方面实际上是制约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问题。中央对这些重大问题的政策突破和理论创新,把握了农业农村的发展规律,回应了社会呼声和农民期盼,必将对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安徽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一直承担着“试验田”的重任。三中全会以来,省委、省政府对全面深化我省农村改革进行了深入谋划部署,出台了有关重大政策举措,成效十分显著。当前,我们要以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和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进一步弘扬“大包干“精神,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强劲动力,着力破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有效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推进安徽农村改革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不断开创我省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
第一,围绕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任务。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重大举措,也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遵循。
一是要坚持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首要任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新兴力量。要按照三中全会的部署要求,加强对不同新型经营主体的分类扶持,加快构建以新型经营主体为骨干、以合作经营为纽带、以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大力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在积极扶持专业大户的同时,注意引导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