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10315


2024年1月
在大别山片区扶贫攻坚与区域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5年9月10日)
大别山片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区域之一,是我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这次来片区调研的主要任务: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二是认真研究我省如何落实国务院《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的意见,三是一以贯之地贯彻落实吴邦国同志在金寨调研时提出的“5+1”项目建设要求和汪洋同志关于精准扶贫的指示精神,进一步谋划抓好大别山片区精准扶贫和区域扶贫攻坚的思路和举措,努力推动大别山片区扶贫攻坚取得新突破。
X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着眼于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全局,把推进扶贫开发摆上十分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在5月27日杭州召开的华东七省市X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总书记对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提出了“十个新突破”的目标,并把扶贫攻坚取得新突破纳入其中。总书记强调“要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用一套政策组合拳,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为我们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习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X的重要使命。各级X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总书记还就加大力度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四个切实”的具体要求,要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省委、省政府就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出了研究和部署,学军书记提出要突出抓好“六个战略重点”,并把抓好扶贫开发体现在统筹区域城乡发展、促进绿色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等方方面面。贯彻好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现在就是要紧紧围绕“新突破”的目标,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举措,努力把扶贫攻坚的愿景变为脱贫致富的现实。就大别山片区而言,结合这两天的调研思考,我感到关键是观大势、谋大局,抓良机、施良策,重实干、求实效,切实做到只争朝夕抓扶贫、精准发力抓扶贫、改革创新抓扶贫、强化落实抓扶贫,实现全面小康,努力取得无愧于时代、造福于人民、经得起检验的业绩。更多资料+微信:
一、认清形势,积极担当扶贫开发新使命
大别山片区集革命老区、山区、库区、行蓄洪区于一身,贫困人口接近全省的40%,一直是我省扶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区域。近年来,在X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各部门特别是片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突出抓好邦国同志提出的抓金寨、促全省扶贫开发“5+1”项目实施,有力促进了片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这两天,在霍山、金寨两县实地调研,看精准扶贫的整村推进,看产业扶贫的最新成果,看“5+1”项目扶贫的积极进展,加上刚才听了省市县各方面的汇报,深切感到各级各部门工作抓得紧、抓得实,抓出了与日俱增的成效,对此应当充分肯定。同时应当看到,扶贫开发是一个久久为功的长期过程,又是一项时不我待的紧迫任务,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坚持与时俱进,努力在新的起点上谋求新的进展。对大别山片区来讲,要从三个方面认清形势。
第一,发展进步很大,任务依然艰巨。这具体表现为“五有五不足”:
一是经济增长有速度,加快发展态势良好,但总体发展水平仍然不足。2011-2014年,片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1%,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2%,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1.9%。放在全省看,发展的差距还在扩大,2014年片区人均生产总值10903元,只相当于全省的31.7%,差距比2010年扩大3.9个百分点。
二是产业有特色,产业体系逐步完善,但工业化发展仍然不足。从农产品加工不断壮大到电商产业园蓬勃兴起,从传统优势制造业稳定发展到电子信息、光伏等新兴产业从小到大,产业发展的规模、层次和特色都有很大提升,但工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还比较低,2014年片区工业化率36.6%,比全省低9.4个百分点。
三是区位有优势,但基础设施支撑仍显不足。大别山片区作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重点支持的地区,作为地处中原经济区、武汉都市圈、合肥经济圈同时辐射的区域,区位优势和区域战略价值都在上升,但基础设施建设体系薄弱,尤其是交通网络内联不畅、外联不深的问题比较突出,对区域发展构成较大制约。
四是生态建设有进步,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仍然不足。大别山片区是“华东之肺”“净水之源”,生态安全体系不断完善,但生态产业、生态经济发展不明显,生态财富没有变成更多的民生福祉,绿水青山没有变成实际的金山银山。
五是人民生活水平有提高,贫困人口数逐步减少,但基本公共服务仍然不足。2011-2014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854元增加到;8005元,年均增长18.1%,贫困人口从285万减少到150.4万人,三年减少134.6万人,脱贫致富的成效显著,但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相对滞后,人均教育、卫生等支出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第二,发展的机遇很多,抓住机遇就能赢得突破。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推进,随着“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的展开,大别山片区的扶贫开发和振兴发展面临诸多机遇,主要有三大机遇:
一是改革的大机遇,尤其是市场化取向的改革,能够有力破解大别山片区市场体系不完善、自我造血功能不强、创新创业动力不足等瓶颈制约,不断把区域人口、土地、生态等要素红利释放出来,更好地实现以改革促发展。
二是开放的大机遇,特别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加速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凸显了安徽在东西双向、对内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同样也为大别山片区开放开发,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带来广阔前景。
三是政策的大机遇,不管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还是区域发展政策,不管是稳增长的政策还是惠民生的政策,贫困地区都是重点倾斜的区域。国家刚刚批准的《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在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加大了政策支持,为片区增优势、补短板、强基础、增活力带来了诸多利好。但机遇永远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发展的机遇不等于发展的现实,关键看我们分析机遇、把握机遇、用好机遇的能力和水平。抓住机遇就能赢得跨越突破,错失机遇就会被时代抛在后面。
第三,发展的使命重大,必须强化担当精神。抓好新时期大别山片区的扶贫开发,关乎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乎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发展蓝图的展开,使命重大、责任重大。对片区自身来讲,对于实现自我发展、持续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自我发展。靠扶贫政策的实施,补上先天的不足、后天的短板;靠扶贫机制的创新,激活内在动力,增强“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