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10278


2024年1月
加强修养奋发有为 努力做X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在省管新任职领导干部岗前培训班上的讲话
(2014年1月6日)
对新任职领导干部进行岗前培训,是东明书记提出的一项明确要求。主要目的有三点,一是对新任职领导干部集中谈心谈话,二是提高大家的X性修养和履职能力,三是加强对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系统学习。对这次培训班,东明书记高度重视,专门委托我来看望大家并作开班动员。大家在组织的关心培养下,一步步成长为厅级领导干部,非常不容易,对个人的进步要倍加珍惜,对组织的培养要倍加感恩。成为一名厅级干部,就意味着进入了更高级别的领导干部行列,必须具备与职务、责任相适应的ZZ素养、工作能力、领导艺术和过硬作风。惟其如此,才能正确履职、审慎用权、正己率人、不负重托、担当重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培养选拔X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提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这是新时期X员干部修身正己的准绳。东明书记要求,要让好干部成为全省干部的共同追求,强调要选拔培养“思想解放、敢闯新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勤奋敬业、甘于奉献,品德高尚、清正廉洁”的优秀干部,这是省委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是好干部标准在四川的具体体现。今天,我重点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东明书记的具体要求,与大家交流一些学习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要解放思想、敢闯新路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省委立足新的起点和新的使命,特别强调“思想解放、敢闯新路”,而且作为“32字”的首位要求,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更多资料+微信:
(一)解放思想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先导。中国最早提出解放思想的是梁启超先生。纵观中华文明史的发展脉络,以破和立交织为标志的解放思想进程从未停息。在中国古代大家比较公认的有三次思想大解放,第一次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为后来秦汉时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奠定了基础;第二次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思想的交流碰撞,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大融合;第三次是中晚期由于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思想的启蒙。可以说,每次思想解放运动,都有力推动了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我们X从诞生之日起,就非常重视思想解放的主动性,领思想之先建X,领思想之先革命,领思想之先推动社会进步。1958年毛泽东同志在成都会议上特别指出,“事物总是有始有终的,只有两个无限,时间和空间无限”,要求各级干部“要多想,不要死背经典著作,而要开动脑筋,使思想活泼起来”。小平同志倡导并推动的“真理标准大讨论”,破除了“两个凡是”,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后来的南巡讲话,再次带动了中国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破除了姓社姓资的藩篱。历史启示我们:第一,每一次社会重大转型之前,必然有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第二,每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都是对自己的反思和批判,是对过往历史扬弃的过程;第三,解放思想必须充分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决不能蛮干,更不能盲干;第四,解放思想必须立足于实践的思考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不能胡思乱想;第五,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每一次思想解放在带来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积累了新的社会矛盾,需要新的思想解放去破解新的问题。这五个方面是我们解放思想的逻辑起点。经过35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极大繁荣、综合国力极大提升,同时也积累了相当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依靠新的思想解放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
(二)解放思想对四川来讲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紧迫性。四川有改革创新的优良传统,创造了不少改革开放的经验。但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受盆地文化、休闲文化的影响,我们干部队伍仍然存在解放思想不够、改革创新不够的问题。一些干部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往往凭经验、讲惯例,创新思维不足、办法点子不多,长期打不开局面。有的耽于安乐、追求舒适,不愿闯新路、担重责、冒风险。四川老百姓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叫“巴适”,这是个非常好的文化,只有不断地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保持持久的精进动力。但不能简单理解这种文化,任何美好生活的取得,无不靠艰苦的奋斗得来,正是有若干代人持续不断的艰苦努力,才有我们这一代人的幸福生活。当前,经过35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同时也进入了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的阶段,面临越来越多的矛盾和困难需要化解。四川作为西部欠发达省,我们一方面仍然处于经济发展的黄金期、机遇期,另一方面也面临诸多的矛盾和困难,可以说是多种机遇和挑战叠加,靠生产要素高投入、资源环境高消耗推动的经济高增长已难以为继,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敢闯新路。
(三)解放思想、勇闯新路,必须坚持稳中求进、破难创新。越是形势错综复杂,越需要保持ZZ上的坚定和思想上的清醒;越是任务繁重艰巨,越需要稳中求进、破难创新。要增强战略定力。新一轮的思想解放,必须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逻辑起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这一方向。我们讲勇闯新路,也必须正确地理解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改革目标、基本原则、基本方略,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以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为导向,以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改革。这一点是我们解放思想的基点,偏离了这一点,解放思想就会进入无序争论。要增强创新思维。改革创新是解放思想的应有之义。创新必须以用为本、尊重实践。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方略,特别是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完整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中国向前走、经济社会向前发展,我们要走一条什么样的路、进行什么样的制度设计。这就是我们必须尊重的最大实践,也是最大的探索新路。同时,创新要敢于担当风险。任何改革创新都会有失败失误,要有“公罪不可无、私罪不可有”的境界。要坚持问题导向,我们今天所面临的问题与历史上某些经济危机引发的问题很相近。可以从三个维度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是从先发国家遇到的同类问题中寻找经验借鉴,二是从历史的经验和实践的规律中找到问题的办法,三是从基层创造和群众智慧中汲取力量。任何改革创新都不能偏离这几条。要增强改革勇气。改革是需要“破”的,要勇于清思想之障、破机制之茧,破除“盆地意识”和“蜀道成见”,强化大开放大开发意识,主动冲出去、走出去。要强化市场化导向,注重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