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10273


2024年1月
遵循金融发展规律 构建现代金融生态
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区域带动力的西部金融中心
在成都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大会上的讲话
(2018年2月8日)
市委市政府会同省金融工作局、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四川银监局、四川证监局、四川保监局,共同召开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X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省委经济工作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形势、确定战略、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加快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功能建设,更好地服务全川、服务西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我主要讲八个方面问题。
一、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思想
X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把金融工作上升到治国理政高度,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系统回答了新时代金融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金融改革发展开创新局的行动纲领,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坚定贯彻、全面落实。
纵观近现代史,金融在国家强盛、城市崛起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改革发展是国家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深刻阐明了金融在国际竞争、治国理政中的突出作用。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长远角度认识金融中心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经济与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是时代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新形势下金融工作,必须坚持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市场导向,深刻阐明了金融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回
归本源”就是要服从服务经济发展全局,“优化结构”就是要完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产品体系,“强化监管”就是要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市场导向”就是要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必须把“四项原则”贯通起来理解、综合起来把握、协同起来落实,贯穿于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全过程。
直面当前金融改革发展任务,必须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实现“金融活”“金融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创新和完善金融调控,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确保金融安全、高效和稳健运行,加快转变金融发展方式、深化金融改革、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行业的天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深化金融改革是金融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协同推进、良性互动、相互促进。
做好新形势下金融工作,最根本的是要加强和改进X对金融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X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确保金融改革发展正确方向,确保国家金融安全。加强金融系统X的领导和X的建设,增强X领导金融工作能力,我们必须坚决维护X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定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关于金融工作的大政方针和主要任务,确保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思想深刻洞悉世界ZZ经济和金融发展大势,科学揭示经济金融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是金融工作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的有机结合,具有极强的思想性、战略性、理论性和指导性。各级各部门要全面对表、全面检视、全面看齐,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思想上来,全面提高成都金融产业发展、金融服务能力、金融风险防控水平,为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提供坚实金融保障。
二、科学研判精准把握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形势任务
金融因商而生、因商而兴。成都“万商之渊”“扬一益二”的商贸中心地位,积淀了深厚的金融创新土壤,从西汉时期“费至钜万”到北宋时期创造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从20世纪初川汉铁路股份制筹资到诞生新中国第一张股票,成都金融发展跨越千年,创新基因延续至今。政革开放以来,成都的金融中心地位不断凸显,1993年被国务院定位为西南地区金融中心,2010年被国务院定位为西部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2017年省第十一次X代会和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明确支持成都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市第十三次X代会将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西部金融中心纳入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定位,成都金融中心建设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更多资料+微信:nuo 180914
当前,成都金融综合竞争力稳居中西部城市首位,转型发展内在动能更加强劲,金融外溢辐射能力显著增强。主要表现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17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604.3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6万亿元、贷款余额2.9万亿元,境内外上市公司达89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41家。金融资源加速集聚,共有各类金融机构1950家,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84家、保险机构93家、证券期货机构312家,地方金融机构420余家,会计师事务所、保险经纪公司等金融中介机构850余家,金融机构数量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改革创新深入推进,成都银行、华西证券顺利上市,在全国率先设立农村产权交易所,首创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盈创动力”和全国首个金融科技众创空间“金融梦工场”。行业地位不断提升,城市吸金能力、“金融宽度”位列全国前三,在“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位列中西部城市首位,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位列第86位,在国际金融版图中的地位获得认可,为成都抢抓时代机遇,实现金融更好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金融中心是金融资源聚集辐射的枢纽,代表国家参与全球金融资源配置,有利于提升城市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成都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必须牢固树立全球视野和国际眼光,准确把握”时”与“势”、“形”与“场”,努力抢占先机嬴得主动。随着国家综合实力持续上升,在国际金融市场的话语权不断增强,为成都提升金融中心功能,参与区域金融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提供了广阔空间。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金融业由粗放式增长向内涵式发展转型,为成都发展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创投及股权投资等新型金融业态、实现
“弯道超车”提供了现实路径。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国家将在金融领域推出更大力度的改革开放举措,为成都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扩大双向开放,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配置金融资源提供了战略机遇。省委明确提出四川建设西部金融中心主要在成都,支持成都扎实抓好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更加坚定了成都发挥首位城市的金融辐射带动作用,更好服务区域经济、国家战略的信心决心。更多资料+微信:nuo 180914
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不容忽视。对照战略目标和发展定位,成都金融发展仍然存在一些必须正视的问题。金融生态环境与要素集聚需求不相适应,在“天府金融中心指数”中,金融生态指数仅为45.86,分别比深圳、广州、杭州低18.92、12.59、3.66,金融生态指标体系中,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等方面是短板和弱项。金融服务供给与实体经济需求不相适应,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比仅为13%、制造业贷款余额占比仅为7.1%,直接融资规模不及杭州的1/4。金融市场结构与新经济发展规模和潜在需求不相适应,私募基金机构数量和注册资金实缴规模仅为深圳的22%和11%,还没有创投机构入围全国50强,汽车金融、公募基金、互联网保险等金融牌照空缺。金融产业形态与转型升级需求不相适应,尚未建立全国性交易市场,区域股权交易市场还不发达,要素交易市场体系还需完善,要素交易场所只有10家,且影响力有限,分别比重庆、西安少9家、10家。以上问题,必须主动研判、补齐短板,长短结合、逐步解决。
综合研判形势任务、全面分析机遇挑战,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必须围绕大局精准定位、保持定力科学作为。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贯彻高质量发展新要求,遵循金融发展规律,完善共建共享机制,培育金融产业生态,全力推进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全面增强“资本市场、财富管理、结算中心、创投融资、新型金融”五大核心功能,大力实施十大行动计划,切实增强金融集聚辐射能力,加快建设服务治蜀兴川战略、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西部金融中心。到2022年,建成区域性资本市场中心,力争境内外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超过800家,经济证券化率达到200%;建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财富管理基地,财富管理规模达到1万亿元;建成西部创投融资中心,股权投资基金规模超过2万亿元;建成西部重要的金融结算中心,跨境结算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建成中国新型金融先行区,以金融科技为核心的新型金融机构超过1000家。更多资料+微信:nuo180 914
三、加快建设规范有序创新高效的金融生态
金融生态是一个仿生学概念,是金融业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基础条件,规范、均衡、有序的金融生态体系有利于更加合理有效地配置金融资源。必须把金融生态建设摆在优先位置,全方位打造消费环境,多维度赋能业务平台,推动金融业有序均衡发展,加快形成金融要素资源集聚的“势”与“场”。更多 资料+微信:
要营造规范高效的创新环境。创新是金融发展的根本动力。要着力营造创新氛围,扎实推进金融改革创新,鼓励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深度融合,通过组织机制、产品服务、组合式集成创新,积极支持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金融业务领域的合规应用,提升传统金融风险定价、投资决策、信用服务效率。要严格规范创新边界,大力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