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10438


2024年1月
在市委三届七次全会上的讲话
(2015年1月9日)
这次市委全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X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总结市委常委会2014年工作,安排部署2015年任务,紧紧围绕加快发展、深化改革、法治建设、从严治X主题,统一思想、锐意进取,奋力开创美丽富裕新安康建设的新局面。一会儿,启方同志还要对经济工作进行总结和安排,请大家抓好落实。下面,我代表市委常委会讲两个方面意见。
一、关于2014年的工作
2014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省各项决策部署,以李克强总理来安视察重要指示为动力,以X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牵引,用“建设三个陕西、安康奋力争先”激发活力,把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抓X建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推动美丽富裕新安康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经济保持合理发展速度,结构调整和质量效益呈现新变化。市委常委会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提质增效”经济工作总基调,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通过调整存量、激活增量优化结构,把发展速度稳定在合理区间,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预计生产总值680亿元,增长11.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2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65亿元,增长10%,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1%和13%。一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3年15∶53∶32调整到2014年的14∶55∶31,工业化率由41%提高到43%,企业利税增长29%。以工业结构调整为重点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富硒食品和装备制造产业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在工业投资中富硒食品投资增长32.9%,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总量的75.3%。二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3亿元,增长25%。尤其是第三产业投资占投资总量的66.4%,超过一产、二产投资总和的1倍;民间投资活跃,占投资总量的59%;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20亿元。安康新机场项目已经国家批准,安平高速、引汉济渭、西成客专等基础项目加快建设,国际天贸物流城、旬阳烟厂技改等产业项目扎实推进,帝奥电梯、钒钛合金等70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新建标准化厂房18万平方米。三是狠抓增长极培育。全力加快“三区两园”建设,安康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通过科技部专家调研论证,瀛湖生态旅游区被列为全省十大文化产业基地项目恒口示范区加快省级重点镇和市域副中心建设,循环产业园区产业链整合、现代农业园区三产融合发展的特征明显。启动石紫岚沿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彰显区域发展特色。通过产业结构、投资构成、生产力布局的不断调整,循环发展的内生动力得到增强,发展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二)加强民主ZZ建设,法治安康建设有了新进步。市委常委会坚持X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在全市形成同心、同向、同力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一是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开展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19项,开展视察、调研、执法检查23项,依法作出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16项。积极推动国家法律法规和市委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探索开展代表履职和联系代表登记备案工作。创新代表建议网上办理、考核评价等机制,促进了代表建议的落实。二是支持政协依章履行职能。举行了人民ZZ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庆祝活动。市政协围绕主体功能区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形成9个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开展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27次,提高了参政议政水平。开展主席领衔督办提案活动,311件提案全部办复,委员满意度98%以上。三是加快法治安康建设。大力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司法公正和法治社会建设,支持人民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开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创建省级依法行政示范市通过验收,市公安局被评为全国10个市级执法示范公安局之一。“六五”普法深入开展,推进“三官一律”进农村、进社区。四是广泛调动各方积极性。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积极开展双拥共建,支持驻安部队和武警部队建设。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及科协、工商联、残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不断扩大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和活动覆盖,提高为各阶层、各领域服务能力。更多 资料+微信:
(三)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全面展开,生态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市委常委会把试点示范作为引领性、综合性、创新性工作来抓,积极探索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协同推进的方式和路径。一是循环产业体系加快形成。以山林经济、涉水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重点的生态友好型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促进就业和富民作用明显,特别是全市1950个劳动密集型企业创造了占全部企业89%的就业岗位、81%的劳动报酬、65%的企业收入。我市与中国农科院共建的国家级富硒高效农业合作示范区有力带动了富硒食品产业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和以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电子信息为重点的新兴产业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在采矿业投资持续下降、原矿价格低迷的情况下,新型材料工业保持较快增长,表明这一产业正在从采选低端环节向下游材料链条升级。二是“飞地经济”实质性推进。制定实施了《安康市推进“飞地经济”发展暂行办法》,5个县飞地园区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完成投资3亿元、落实建设项目20个,白河、岚皋、紫阳、镇坪飞地经济园区列入全省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三是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增强。突出“一江两带”,完成造林绿化66.3万亩,龙舟文化园、江滩公园、高新区三大生态公园有效改变了城市面貌。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通过技术评估验收,卫生县城、园林县城、文明县城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效果明显。扎实开展汉江水质保护“十大专项行动”,积极推广河流“网格化”管理和“河长”负责制。瀛湖湖泊治理、汉江综合整治、水保流域治理、重点防洪工程等加快实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投资增长2.2倍。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8.4%,汉江水质保持地表水Ⅱ类标准。
(四)全面深化改革开局良好,促进发展要素释放新活力。市委常委会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统领,一手抓中省明确的重点改革任务落实,一手抓市域特色改革的主动推进。一是全面安排部署。认真落实三中全会《决定》,围绕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三条原则和率先突破的五大改革任务,从最迫切需要改革的地方抓起,统筹兼顾,突出特色,积极作为。二是重点改革有序推进。扎实开展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市县政府机构改革、村镇综合改革稳步实施,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市政务服务中心建成运行。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全面公开。完成了中心城区国土、公安、公交体制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土地流转、主体培育、农村金融等改革加快推进。X的建设制度、纪律检查体制、经济体制、民主法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更多资料 +微信:
(五)加大民生保障力度,人民群众生活实现新改善。市委常委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民生“十件实事”为抓手,办成了一批群众满意的好事实事。全年民生投入165亿元。一是加快新型城镇化。遵循“人的城镇化”本质要求,中心城市实施突出核心、提升江南、重心北移发展战略取得显著成效,集中建成了一批立交、公园、市场、停车场等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公共设施。以移民、产业、就业为核心,大力发展就业主导型产业,推广移民搬迁进社区、土地流转建园区、农民就地变工人模式,城镇就业支撑和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移民安置群众8.45万人,带动城镇化率增长1.2个百分点。二是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力解决涉及全民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安居等基本民生,重点解决贫困群众、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底线民生,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民生,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参合基本实现全覆盖。建成保障性住房3万套。精准扶贫深入推进,减少贫困人口11万人,石泉“三五”扶贫模式在全省推广。三是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旬阳、镇坪创建为双高双普县,石泉、平利和宁陕创建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高考二本上线率居全省第二位。创新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模式在全省推广。加强文化惠民和精品工程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通过文化部中期评估,5个县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县已接受省专家组验收,第十四届龙舟节等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安康·安康》专题片获省第十三届“五个一工程”奖,《秦巴明珠·生态安康》丛书出版发行,电影《红军乡》、《漩涡》即将公映,文化事业呈现繁荣发展态势。
(六)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市委常委会把群众工作与依法治理有机结合,以创建全国综治优秀市为抓手,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加强利益关系协调,确保社会安定有序。一是加大依法治访力度。市级领导带头接访下访约访、包抓重点信访案,消化了一批信访“骨头案”。把控制进京非访从常规信访中切块剥离,实行市县区委书记负主责、政法委书记具体负责等六项机制,采取“新人办老案”、限时销号等方式,处置化解一批进京非访案件。联合治理和规范信访秩序,依法打击24起医闹和13起信访违法行为,追究问责23名信访责任人。二是强化安全生产。深入开展“六打六治”打非治违行动,强化交通、矿山、消防、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安全工作,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四项指标大幅下降。毫不松懈地抓好防汛防滑减灾各项工作。三是深化平安安康建设。创新“十个一”责任制、综治点评、末位警示、维稳分类评估、矛盾化解等制度,夯实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社区民警专职化等基层基础,设立“三区两园”和“飞地经济”园区法律服务团,通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防范和化解矛盾486件。6·18反邪案件成功侦破。推行岚皋“十小”警务、紫阳“1+X”调解模式、农村道路125联合执法等创新做法,组织开展“六大整治”行动,公众安全感保持全省领先。
(七)落实从严治X要求,X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得到新提升。市委常委会树立抓好X建是最大政绩理念,强化责任担当,完善体制机制,层层传导压力,把从严治X责任承担好、落实好。一是强化X风廉政建设。扎实落实“两个责任”,明确责任清单和任务,约谈县区委书记和市直重要部门X委(组)书记,对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单位负责人开展个别谈话;坚决支持纪委聚焦主业,加强纪检干部队伍建设,市纪委牵头参与的协调议事机构由92个调减到10个,增设2个案件室,全市一线办案机构和人员占总数70%以上。岚皋、石泉探索实施纪委派驻机构统派直管,旬阳建立对受处分干部的跟踪帮助制度,镇坪、宁陕设置了专职纪委书记专司其职;大力治理作风“顽症”,狠刹“五股歪风”,加大对“廉而不勤、严而不为”干部追责问效力度,出台了《国家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嫁娶事宜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查处违反作风纪律问题52起、X政纪处分76人,对6次24起典型案例点名公开曝光;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立案731件,处分933人,其中县处级干部25人。“一票否决”了2个部门和2个县,取消了13个单位和个人评优评先资格。二是强化宣传思想工作。深入实施理论武装“三项工程”,市委中心组集体学习13次。深化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陕西”、美丽富裕新安康建设等宣传教育,点题式宣讲和组建网上宣讲团的创新做法在全省推广。启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9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2人荣登陕西“好人榜”,“最美安康人”、“安康好人”和各行业最美人物评选活动激发出崇德向善的社会正能量。“秦巴明珠、生态安康”主题宣传、“一县区一亮点”新闻发布活动反响良好。依法加强新兴媒体管理,组建千人网评员队伍,及时做好舆情收集、研判和应对引导工作,负面新闻较多的现象得到遏制,巩固了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三是强化正确用人导向。对照好干部“五条标准”,坚持和强化“五个优先、两个更加注重”选人用人导向,出台了《安康市干部推荐考察工作暂行办法》,在干部动议、推荐、提名、考察、任用等各个环节上严格把关。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招录10名村干部、108名大学生村官到X政事业机关工作。选派35名副县级后备干部、40名年轻干部“上挂下派”、“优选外派”和一线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