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10398


2024年1月
踏石留印 抓铁有痕 强力推进昔阳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3月4日)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10年经济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过去一年的经济工作,传达贯彻上级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2010年的经济工作。稍后,希雄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主要讲三方面的意见。
一、2009年的工作回顾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经受了金融危机冲击、春季严重干旱、甲流疫病防控、煤炭企业长时间停产等诸多考验,经济社会向好发展;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实施了集中供热、居民用气、交通出行、孩子上学、群众就医等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15项民生工程,惠及了广大人民群众;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打胜了新建路改造、环境整治、撤校并点、煤炭资源整合、企业改制等几个硬仗,锤炼了队伍,改进了作风;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强化监管队伍,严格煤炭经销管理,稳定了安全生产形势。尤其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是去年我们荣获了全省行风工作先进县和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县称号;通过了省级卫生城市验收;环保和治超两项工作得到省政府重奖;在市委二届五次全委会上,被评为全市“和谐社会建设先进县”,在市经济工作会上,又被评为“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先进单位”。发改、环保、教育、林业、煤管等单项考核工作位居全市前列。可以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现在,用全方位、立体式的视角去审视一年的工作,无论与兄弟县市横向比,还是从自身发展纵向看,都令我们十分欣慰。横向比较,2009年我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均名列全市前茅。特别是财政收入完成6.4亿元,是全市完成任务的四个县(市)之一,同时消化历年财政赤字498万元,净结余42万元,十多年来首次实现财政净结余。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评位次前移至全市第五名。纵向来看,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可以用“三多”、“三强”、“三少”六个字来概括。
争取的资金多。常言道,一分钱逼倒英雄汉。没有钱,不管你是省长还是县长,什么事情都干不成。尽管近几年,我县财政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仍然是个穷县,属于吃饭型财政,县级可用财力十分有限。手头没有钱还想办事怎么办?只有去跑、去争。我们人穷不能志短,更不能撒手不管。我们既然不能在短期内创造大量财富,就要抓住每一个有利机遇去争取资金。2008年第四季度,中央出台扩大内需投资政策,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我们闻风而动,迅速召开了全县争资上项动员会,并拨出4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争资上项的工作经费。我个人也充分发挥在省、市工作过的优势,调动一切人脉关系,带领县四套班子有关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跑北京、上太原。通过努力,我们共争取到中央扩大内需项目投资1.39亿元,争资额突破了历史记录,位居全市前列。在争取上级投资的同时,我们还动员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这里我特别要表扬的是国投昔阳公司投资1.4亿元实施了集中供热工程,蓝焰集团投资1200万元实施了县城集中供气工程,三都煤业投资600万元新建了西大街小学,煤运公司投资150万元对新建路进行了绿化,顺强运业出资100多万元,为新建路修建了街心公园和停车场。此外,鑫阳顺建筑公司、四通公司、厚基伟业等企业出资200多万元参与了其它公益事业的建设,总投资达到1.6亿元以上。争取上级投资和企业投资两项合计达3亿元之多,实现了“向上争取”和“内部挖潜”比翼双飞的喜人局面。3亿元是一个什么概念?相当于去年财政收入6.4亿元的近一半,超过财政可支配收入即一般预算2.67亿元3000多万。也可以这样说,去年我们是用别人的钱办了自己的事。更多资料+ 微信:
上马的工程多。实事实干、实干实事是政府工作的核心。一年多来,我们始终要求全体干部胸中装着事,眼睛盯着事,手里抓着事,全身心落实事。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2009年,我们实施了大小工程55项,总投资近20亿元。这些工程涉及产业发展、市政建设、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民生保障等方方面面。为了推进工程进度,我们采用了一种倒逼机制,即用目标倒逼进度,用时间倒逼程序,用社会倒逼部门,用下级倒逼上级,用督查倒逼落实,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比如,投资7889万元实施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在学大寨时期,我县兴修了大大小小的水库22座,由于年久失修,好多水库已经成为危库,再不进行除险加固就会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我们上马了郭庄、秦山、关山、南郝峪等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现已全部完成年度计划任务。投资1400万元实施的农村无线数字电视覆盖工程。这一工程全年解决了6000余户偏远乡村农民收看不到昔阳台、晋中台的问题。今后几年还要继续推进,实现全覆盖。刘维佳副省长对我们这一举措非常满意,给予了高度评价。集中供气工程。由于过去我们使用的是运裕煤业的瓦斯气,气源少,仅仅发展用户1000余户,而且还很不稳定,经常断气。我们引进煤层气开发项目后,首先考虑让居民用上煤层气。去年10月底,煤层气贯通,我县成为全国首家管道直供煤层气的县份,彻底解决了多年来县城居民的用气困扰,煤层气用户大幅增加。王君省长专门批示,学习昔阳经验,全省推广。新建路改造及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在拓宽路面的基础上,分出人行道和机动车道,把所有的管网线路统一入地,两旁还分别栽植了2米宽的绿化带,建设了街心小公园,配套了公共厕所和停车场。一些同志感慨地说,我们的县城现在有了大城市的模样了。结合四城联创工作,我们还拆迁各类违章建筑7万余平方米,国省道干线和县城周边面貌焕然一新。用张璞市长的话讲,昔阳最值得总结和称道的是创造了“昔阳速度”和“昔阳效率”,这个速度和效率就是政府决策之后,无条件、无障碍、无阻力的执行力。去年一年我们不仅工程干得多,而且也干得实,有几位市领导对我讲“你们的工程干得比市里好”,这虽然是个玩笑话,但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我们的工作是满意的、肯定的。
群众得到的实惠多。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既是X的宗旨,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目标。去年一年我们集中上马了一批人民群众最关注、最期盼、最需要解决的民生工程。这里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集中供热工程。多年来,我县城中居民实行的是分散供热,花的钱不少,供热效果不好,老百姓很不满意,甚至引发上访事件。再加上取暖锅炉排出的烟尘和煤渣量很大,给环保和环卫工作造成极大的压力,县城二级以上天数严重不达标。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双管齐下,在县城实施了集中供热工程,在全县开展了环保专项行动,不仅解决了120万平方米7000余户居民和200多个单位部门的冬季取暖问题,而且还拔掉132根烟囱,取缔了67个土小企业,县城居民温暖了,县城区的空气清新了,县城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49天,昔阳碧水蓝天得以再现。集中供热不仅暖了一方百姓,还为部门和百姓节省了费用。比如县医院,过去一个取暖期要烧煤1400吨,开支80多万元,再加上水、电、维修费、工人工资等大约需100万元左右。而今年,只交了20多万元。我调查了一下,2009年居民户均比2008年少交取暖费1000-1500元,而且政府还免收了入网费,又直接为每户居民让利4000元左右。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我们不折不扣地落实了各种保障性补贴和资金1833万元,又拿出100万元用于春季大旱的“一抗三保”,还拿出280万元鼓励农民发展核桃产业,使农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在低保、五保、社保、医保等各类社会保险方面,共发放资金8615万元。去年我们还实施了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104户残疾人享受到了X和政府对他们的关爱。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企业改制,这项涉及到社会稳定、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在去年取得了重大突破。大家都知道,多年来我县的企业改制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2008年底,全县还有33家企业、3000多职工身份没有置换,这些人下岗多年,生活没有保障。春节前,我去铁厂慰问,一位叫王安平的职工,两口子下岗十多年,分文工资没有,一家四口挤在一间不足30平米的破房中,女儿生病多年,看了他们的情况实在让人心寒。为了保证这部分职工的利益,我们筹措了3000多万元,一期解决了2000人的改制问题,使他们在年前领到了安置金,并为他们补交了多年欠缴的养老金。一些职工感慨地说,我们多年娘不亲爹不爱,现在终于有人管了。2009年,我们还为240余名“4050”人员安置了公益性岗位,实现了再就业。春节期间,有改制职工在网上给我拜年,我很受感动,看到生活在最下层群众的真诚祝福,我愈感到,只要我们心系群众,多想想群众的困难,多为群众办点实事、好事,政府的公信力、执行力一定会一步步得到提高。
工业基础强了。工业是富民工程、强县工程。县域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离不开工业的支撑,人民群众的腰包要鼓起来,也离不开工业的带动。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做大做强煤炭、煤层气、电石、电力四大主导产业下功夫、做文章。
第一个是煤炭产业。按照去年省里实施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政策要求,我县原有的27座矿井要精减到12座,困难之多,压力之大,不言而喻。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确立了“一背一”整合原则、“二拖五”兼并方略、“补加清”关闭措施等一系列工作思路,由财政出资,成立了乐平煤炭公司,承担起兼并重组整合主体公司的职能,下设丰汇煤业和安顺煤业两个子公司,各整合5座煤矿。我们从最容易的矿井入手,因地制宜、逐矿解决,保证了兼并主体的按时到位。落实兑现了4.7亿元补偿资金,保证了关闭矿的补偿利益,15座关闭矿井全部关闭,矿井关闭工作走在全市最前列。为了强化煤矿安全管理,我们还从阳煤和山东肥城矿务局聘请了20名专家,作为乐平煤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使主体煤矿的管理职能真正落实到位。通过煤炭资源整合,全县煤炭产能由原来的700万吨增加到870万吨,一举改变了我县原来煤炭企业多而散、小而差的格局,煤炭安全生产的条件和基础进一步得到加强,安全技术、装备和水平明显提升,从而迈出了煤炭大县向煤炭强县过渡的新步伐。
第二个是煤层气产业。煤层气作为一种新型能源,是国家大力提倡发展的阳光产业。我县有较为丰富的煤层气资源,发展煤层气产业的条件可谓得天独厚。去年,我们成功引进了晋煤集团蓝焰煤层气开发项目,现已完成投资4.9亿元,钻井200余口,日产气5万立方,除了供应县城居民生活用气外,还销往太原、长治等地,发展前景十分可观。目前已有多家公司出资准备铺设管网向太原、榆次输气。
第三个是电石产业。电石是聚氯乙烯的主要原料,我省电石需求量很大,但产量很少,主要依靠河南和内蒙的厂家供应。为了促进阳煤电石项目早日落地,我们拿出了最大的诚意,在用地上,划出原界都农场的800亩土地,以最优惠的价格提供给阳煤集团;在环保批复方面,我和希雄书记亲自出面找门路求关系;在协调水、电、路、搬迁等问题上我们也是强力推进,想方设法为阳煤集团创造条件。去年12月11日电石项目终于奠基开工。这个项目将于明年初投产,届时年可为我县提供税收1.2亿元,增加就业岗位700个,将来还可以向下游产品延伸,可以说我县又将建成一个朝阳产业。
第四个是电力产业。对业已形成的电力产业,去年我们也做了大量的服务性工作,帮助电厂渡过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使电厂的效益又创新高。目前我们着手争取上马电厂二期工程和电石厂自备电厂。
煤、电、电石、煤层气四大工业支柱产业全面健康发展,不仅使我县成为了晋中市唯一的一个煤电化一体化的县份,而且去年工业企业为全县贡献税收3.52亿元,占全县税收的55%,工业真正成为我县强县富民的基石,也标志着我县已步入了工业强县的发展轨道。更多资料+ 微信:
农业基础强了。农民是中国的脊梁,X和政府历来重视农村工作,把“三农”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一年来我们重点在三个方面着力取得突破。
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新突破。在学大寨时期,我县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国是首屈一指的。但改革开放以来,不仅没有强化,反而弱化了很多。去年,我们实施了土地开发整理、中低产田改造、玉米丰产方建设、测土配方施肥、秸杆还田、地膜覆盖、水土保持、水库除险加固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农业生产软实力大大提升,助推了现代农业发展。粮食产量大旱之年不减产,连续五年实现稳定增收。
二是新农村建设有了新突破。去年开始,我们以“五覆盖”为抓手,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在村村通水泥(油)路达到100%,村级卫生室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饮水安全达标率达到80%,农村学校校舍危房全部消除,村通广播电视100%普及,农民的生活条件、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和改善。更 多资料+微信:
三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有了新突破。“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问题。仅靠传统的粮食种植只能解决农民群众的“吃饭问题”,要想让农民群众富起来,就必须在培育产业上想办法。一年来,我们继续推动规模养猪,规模化猪场达到200个,猪饲养量达到40.6万头,比2008年净增9万头,畜牧业总收入达到1.26亿元,占到农业总收入的37%。大力实施“西菜东果”战略,规划实施了五大蔬菜生产基地和六个优质核桃基地,全县无公害绿色蔬菜和核桃经济林种植面积分别达到2.3万亩和14.2万亩,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效应,引领了种植结构调整。继续壮大劳务经济,改变单纯的劳动力输出方式,加强对外出务工者的技术培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增加打工收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我县有闻名全国的大寨名村、有生态优美的自然风光、有北魏流传至今的佛教古寺文化,这些都是我们发展旅游业的宝贵资源。去年,我们投资500万元完成了水磨头渔乡二级路改造,投资1700万元完成了石马寺二期和龙岩大峡谷景点配套,投资500万元完善了黄庵垴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形成了“一山一寺一谷一垴一水”的乡村旅游体系,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途径。
教育基础强了。教育是强国之路。对于昔阳来讲,教育就是强县之路。周恩来同志少年时讲“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我们这一代就是要为昔阳的崛起而大办教育。那么,昔阳的教育如何才能再上一个台阶?显然,传统的让孩子们“有学上”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社会的需要。唯有进行撤点并校,实施学校布局调整,整合各种教育资源,集中建一批一流的学校,让孩子们由“有学上”跃变为“上好学”,从而在激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