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10389


2024年1月
在陇南市委三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2013年12月16日)
这次市委全委扩大会议,主要任务是市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今年的工作,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常委会向全委会的工作报告已书面印发大家,请予审议。下面,根据市委常委会讨论的情况,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客观审视市情,找准定位,把握方向
近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5·12”特大地震等各类自然灾害的考验,市委、市政府组织带领全市人民顽强拼搏,苦干实干,全市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基础设施瓶颈有所突破,生态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我们把历史上灾难最重、困难最大的特殊阶段,变成了发展变化最快、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历史时期。但客观地看,陇南仍然是一个典型的欠发达、欠开发地区,贫困问题突出仍然是最主要的市情。我们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转型跨越发展,就必须对市情进行再认识、再深化,并根据发展变化的形势作决策、抓落实,有力有序有效地推动全市各项工作。
一是对照同步小康目标来衡量,陇南有压力也有动力,需要我们主动作为。陇南是全省最贫困的地区之一,按照小康监测的6大类23项指标具体分析,除资源环境、民主法制两类指标中个别子项目在全省排名靠前外,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指标比较落后,特别是目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持续,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整体趋紧,区域竞争日趋激烈,我们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面对2017年实现脱贫和2020年同步小康的艰巨任务,我们必须化压力为动力,紧紧抓住并利用好各类发展机遇,振奋精神,主动作为,按照同步小康的宏伟目标调整发展部署,比照全省全国同类地区先进水平安排工作,奋起直追,实现既定目标。
二是依据自身基础条件来分析,陇南有劣势也有优势,需要我们扬长避短。陇南是国家确定的全国31个成长型的资源型城市之一,发展的优势和劣势都比较突出。从资源禀赋看,矿产、水力、农特产品、旅游、文化等资源较为富集,但由于缺乏资金、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资源开发层次较低,产业规模不大、链条较短,资源转化增值还有很大的潜力。从生态环境看,陇南气候温润,物种多样,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环境良好,这是我们最具战略性的优势,但境内横跨着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秦岭山地三大地质带,地理构造复杂,人地矛盾突出,灾害多发频发。从区域位置看,陇南地接三省,是连接大西北和大西南的重要枢纽,随着兰渝、兰成铁路,武罐、成武、十天高速公路和成州机场等重大交通项目的陆续开工和建成,交通瓶颈即将被打破,区位优势必将进一步彰显,但由于全市经济流向分散,市场发育不足、投资软硬环境不优、投融资不够等问题比较突出。我们只有扬长避短,依托优势资源做好集约开发利用的文章,把优势做大做强做亮,才能有效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更多 资料+微信:
三是立足现有发展水平来判断,陇南有差距也能跨越,需要我们后发赶超。近年来我市发展速度很快,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指标的增幅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社会公益设施和城乡居民住房等已经跨入全省前列,但由于我们的发展基础差、基数小,主要经济指标绝对值一直在全省靠后。当然,欠发达、欠开发也留下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从一定意义上形成了后发优势。我们必须打破原有思维方式,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从先进发达地区的发展实践中学习经验、吸取教训,采取超常规举措,在更高的起点上谋划,在更高的水平上建设,少走弯路,实现后发赶超。更多资料+微信:nuo 180914
面对如期脱贫和同步小康的双重任务,面对赶超跨越和转型发展的双重压力,面对快速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双重挑战,我们必须把陇南放在全省全国的大格局中考量,准确判断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清醒地认识到如果我们采取单纯追求GDP增长的发展模式,只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永远落后,而且还很可能要付出牺牲环境的巨大代价。为此,我们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对认准了的事情和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办法措施,要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届干给一届看;必须立足陇南的发展优势和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从人力、财力、物力资源有限的实际出发,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在主动作为中把握轻重缓急,在积极进取中认准重点、选择重点、突出重点,把有限的力量用在刀刃上,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攻坚,重点突破,事半功倍,实现转型跨越,真正走出一条符合陇南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
二、精心谋划发展,突出重点,统筹推进
目前,我市正处于一个进一步夯实基础、攻坚克难、科学发展、赶超跨越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以X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扬长避短,后发赶超,在扶贫开发、生态文明、产业培育、城乡一体等方面快速推进,在基础设施、改善民生、社会治理等方面着力夯实,在电子商务、金融支撑、非公经济等方面集中突破,全面深化改革,加强X的建设,把陇南建成甘肃向南开放的桥头堡、甘陕川结合部重要的交通枢纽联结地、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和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区,努力建设幸福美好新陇南。
四个快速推进:
(一)扶贫开发要快速推进,在合力攻坚上迈出新步伐。2017年实现脱贫目标、2020年与全省全国同步进入小康,是省委、省政府交给我们最大的ZZ任务,也是历史赋予我们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把扶贫开发作为陇南工作的大局,深入开展“1236”扶贫攻坚行动,如期完成脱贫任务。要坚持精准扶贫,瞄准25个特困片区集中发力,把特困乡村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每县区每年主攻一至两个贫困程度深的特困片区,整合相关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坚持科学规划、分年度实施,力争当年见实效、三年大变化。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区域采取相应的综合配套措施,加快实施一批水电路房田等基础设施项目,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按照外抓劳务产业、内抓特色农业的思路大力培育富民产业,特别要强化劳务技能培训,加强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我市主要劳务市场的合作,稳定增加群众收入;积极开展移民搬迁,让生存条件严酷地区的群众挪穷窝;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全面提高群众素质,真正让农民群众拔穷根。把扶贫攻坚与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建设一批美丽新村。要靠实扶贫工作责任,建立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社会帮扶作用和群众主体作用的扶贫攻坚机制,特别是在“双联”行动中,各级领导和各单位在抓好原来联系点的基础上,市级领导要包抓一个特困片区,县区主要领导包抓重点流域或乡镇,实力较强的单位再包抓一个特困村。要加强对扶贫开发的督查考核,把提高扶贫对象生活水平作为衡量政绩的主要考核指标,对完不成任务的责任领导严肃问责,确保扶贫开发取得实效。
(二)生态文明要快速推进,在绿色发展上走出新路子。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当今中国最宝贵的稀缺资源。在国内一些地区因单纯追求GDP增长、为生存环境付出巨大代价的情况下,清澈的溪水、清新的空气、蔚蓝的天空是陇南最突出的比较优势,特别是还保留着的茂密的原始森林和多样性的物种,更是陇南弥足珍贵的财富。我们要全面深刻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谨慎开发、有效保护,不仅为长江中下游生态安全做出应有贡献,更要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路子,满足当代发展需要,为子孙后代留足发展空间。要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