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10470
2024年1月
勇立潮头 乘势而上
在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合肥市委书记 虞爱华
(2024年1月19日)
各位代表、各位同志:
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在全体代表和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已经顺利完成各项议程,即将胜利闭幕。在此,我代表市委,对大会取得圆满成功,向新当选的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中院院长,表示热烈祝贺!
刚刚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十个方面重要要求,认真落实省委对合肥提出的“八个走在前、作示范”和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X工作要求,全面推进“十大提升行动”,各项工作稳中求进、难中求成、变中求好,呈现出发展势头好、干事劲头足、群众心头暖、“风景这边更好”的喜人局面。这些成绩的取得,最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得益于勇立科技和产业潮头的坚定执着,得益于积极探索“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以投促招”等有效做法,得益于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和一任接着一任干的良好ZZ生态,得益于全市上下团结一心、拼搏奋斗,也凝聚着全市各级人大组织和全体人大代表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委,向各位代表、各位同志,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变局带来大挑战,也带来大机遇,我们必须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今天的合肥,正处于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感恩奋进、实干争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合肥篇章,继续以生动实践印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伟力和实践伟力。需要把握并用好“五个势”:
一、顺应创新引领的大势。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合肥是“养人的地方”“创新的天地”,给予我们巨大的关怀、无比的信心、奋进的底气。这些年,合肥始终勇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牢记“国之大者”、保障“国之重器”、服务“国之栋梁”。去年,九章三号、墨子巡天入选年度重大科技成就,财政支出中科技投入占比17.4%、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3.91%,均稳居全国城市前列,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35万人、再创新高。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合肥居全球科技集群第40位,近3年上升50位。据《自然》杂志发布,合肥居全球科研城市第13位,近3年上升7位。实践证明,因为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乐于创新,“敢闯敢试”已成为合肥最宝贵的基因,“科里科气”已成为合肥最鲜明的标识。
勇立潮头、乘势而上,就要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顶天立地的大创新保障好,把铺天盖地的微创新呵护好,让更多企业在合肥做大做强,更多人才在合肥挥洒才智,更多创造给合肥带来无限想象。2024年,力争新增千亿企业1户、百亿工业企业5户、上市企业10户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00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超1万户,涉税经营主体累计超100万户,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4%左右,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保持35万人以上。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作为最大动能,让养人之城更养人、创新愉快更愉快。
二、壮大产业集群的优势。这些年,合肥始终牢牢把握国家政策导向、产业发展方向、技术变革走向,推动新兴产业接续布局、集群成势。现在,“合肥家电”、“合肥芯”、“合肥屏”等继续彰显新优势,“合肥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