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 年/4 月/8 日/第 004 版教育学
打造富有活力的高校创新创业支持体系
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 刘文杰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陈亮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仅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深化中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需要。在二十多年发展历程中,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经历了从“ 小众” 到“ 大众”的转变,与此同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也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元。各高校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已逐步由对“ 数量规模” 的关注过渡到对“ 质量水平” 的思考,彰显了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规模与质量并进、资源与效率同行的价值理念。2020 年 11 月,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在介绍第六届中国国际“ 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有关情况时指出:建基地把样板树起来,定标准把质量立起来,抓课程让根基强起来,强师资让结构优起来,推政策让活力热起来,强实践把能力提起来,已成为教育部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六大举措。其中,“ 强师资”“ 建基地”“ 推政策” 作为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同向而行的一系列行动举措,目的在于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改革提供支持与保障,强化高校创新创业的导向功能,从而最大限度地释放高校创新创业体系的内在效能。为打造富有活力的高校创新创业支持体系,高校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作为。
优化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服务教育教学实践
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向深层次发展,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创新创业人才,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师作为基础。教师在高校创业教育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教师是创新创业课程的构建者。教师作为创新创业课程的建构者所发挥的作用,可以理解为教师基于创新创业课堂教学中的现象,依据自身课程理论和课程认识,采取合适途径引导师生互动沟通,形成学生自我认知与生命体验的过程。其次,教师是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指导者。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离不开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在此过程中,教师基于自身知识及才能,选择特定方式与途径组织实施实践教学,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创造性、发散性和逆向思维,也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创新的主动性与创业的积极性。
针对当前我国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所面临的生师比严重不足、教师专业胜任力不强、师资培训体系不完备等现实困境,高校需要遵循系统性、协同性与发展性的原则,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