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你想要的全都有/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 年/8 月/8 日/第 007 版域外
高等教育国际化取得积极成果
阎静 汪嘉晨 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高等教育国际化历来是各国关注和重视的教育领域重要问题。国际化不仅是教育现代化的手段,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理念和形态深受国际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的影响,其目标设定、体系建设、组织模式构建等均受到各国的关注和重视,许多国家都在此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也取得了积极成果。
高等教育国际化受重视
高等教育国际化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例如,1999 年,29 个欧洲国家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共同签署了《博洛尼亚宣言》,提出了欧洲高等教育改革计划,开启了“ 博洛尼亚进程”。该计划旨在更好地发挥有关国家高校的潜力,实现学生和教职员工在欧洲范围内的流动,在相关国家间建立起健全统一和可以相互比对、认可学位的机制,在设立“ 欧洲高等教育区”、提升欧洲高等教育质量的同时, 促进欧洲特别是欧盟区域内的高等教育国际化, 增强欧洲高校在世界上的吸引力。
在《博洛尼亚宣言》以及后来的布拉格公告》《柏林公告》《柏根宣言》等的指引下,一些欧洲国家在学位体系、学分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学位体系互通是设立“ 欧洲高等教育区” 的前提条件,但相关欧洲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在历史背景和发展水平上存在差异。例如,德国原先的高等教育学位制为硕、博两级,在博洛尼亚进程” 开启后,德国开始采用并建立学、硕、博三级学位制度,以方便国际交流合作。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方面,学分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主要用于表示一名学生需要完成何种学习量才能获得文凭或达到某种级别。参与“ 博洛尼亚进程” 的国家都引入了“ 欧洲学分转换和积累系统”,通过这一系统可以实现不同高校间的学分互换和认证,使得学生可以在更大范围内选择高校继续自己的学业。通过与苏格拉底教师互动项目以及伊拉斯谟计划的配合,“ 博洛尼亚进程” 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