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你想要的全都有/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 年/8 月/4 日/第 002 版智库
高校智库通过知识生产服务社会
苏州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城市发展智库 张生祥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特别强调“ 必须善于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广泛力量。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重视专业化智库建设”,为打造一批国家急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高校智库指明了方向。高校智库作为最重要的智力资源之一,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知识和智慧。充分发挥高校智库的服务功能,向社会及时输送普遍性知识,可以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贡献力量。
高校智库的首要任务
普遍性,指某一事物比较普遍地适用于同类对象或事物的性质。普遍性知识衍生于地域性社会实践,具有领域性和特定性,而又与其他地域性知识一起具有共通性和公约性,是人类智慧的特殊表现。纵观历史,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世界各民族知识、思想和智慧的不断汇聚和融合。人类共建、共通、共享的知识体系不会凭空而来,也不是由哪个区域、国家、民族知识来充当普遍性的人类知识。世界性知识体系由各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思想和智慧汇聚而成,相互补充、齐头并进,为人类文明宝库注入力量。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因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不同,人类文明应该分为游牧文明、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三类文明形态发生有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