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 年/6 月/24 日/第 008 版专版
乡贤文化提振乡村教育
崔映飞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邹建农 江苏省东南教育研究院
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乡贤为核心,具有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诚信友爱等特点,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直以来,乡贤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乡村教育治理实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促进乡村教育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新时期乡贤文化在乡村教育中要在知识承传、经济投入与科学治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以知识承传促进乡村教育发展。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亟待培养新型乡村人才。乡贤,他们德行高尚、才能出众且有奉献精神,以自己的德行、才能、专长和技艺回报家乡,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乡村教师是社会主义新乡贤的重要代表,乡村振兴战略重塑了乡村教师的乡贤角色,彰显了
乡村教师的专业性和公共属性,强化了乡村教师承担国家使命和为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2020 年
9 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思想ZZ素质,厚植乡村教育情怀,发挥乡村教师新乡贤示范引领作用。可以看出,乡村教师在乡村教育中发挥着知识引领、智力支持、科技支撑、协助治理等关键性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 四有” 好老师标准,更加明晰了乡村教师的乡贤身份与职责。
另外,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返乡知识人士、归国人士、城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