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资料+微信:nuo1809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你要的全都有/每天稳定更新】
新华每日电讯/2022 年/5 月/25 日/第 008 版新华关注· 教育
“ 双减” 之下,“ 教育大市” 如何破题高质量发展?
来自湖北荆州的一线观察
本报记者 熊琦
本学期开始,家住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的龚天姝女士取消了孩子所有校外培训班, “ 现在,孩子比以前学得更轻松更带劲了,我们当家长的也更有盼头了。 ” 这是荆州不少家长和孩子近期共同的心声。
高校数量在全省仅次于武汉,全市师生达 88 万,占常住人口七分之一⋯⋯作为教育大市,荆州既有众多享誉荆楚的百年老校,也曾培养出无数的学者、能人、名士和栋梁。
“ 双减” 政策实施以来,荆州市以问题为导向,开展“ 优化干部作风,优化教育发展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通过普及延时服务、推动劳动教育、强化家校协同、优化师德师风等多措并举,将疏通社会关注的教育堵点与推进高质量发展相结合,积极为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记者近日走访了多所学校发现,一系列喜人变化正在各校次第发生。
延时服务“ 托” 起多彩童年
下午 3 点半,下课铃响,孩子们欢快地合上课本,拿上球拍、画笔、课外书等,兴奋地冲进兴趣社团活动教室,迎来他们“ 最期盼的时光”。一楼的乒乓球室里,低年级的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发球、挥拍;楼上,高年级的同学们操纵着微型无人机在教室内盘旋;远处,更多的孩子在球场上奔跑、跳跃,欢声笑语洋溢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这是记者近日在荆州市公安县斗湖堤小学见到的一幕。
这样的场景是“ 新故事”。作为乡镇学校,斗湖堤小学 80%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 放学时来接孩子的都是满头银发的老者,有时候家长会都开不全。” 公安县斗湖堤小学校长陈君说,“‘ 双减’ 政策下课后作业量少了, 但留守儿童在放学后往往处于无人管理、 无人关注、 无人辅导的 ‘ 真空状态’ 之中。”
近年来,在当地教育部门的指导下,学校大力探索开展课后托管服务,建立了 13 个兴趣社团,组织专业人员开展艺体教育,让孩子们充分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目前,全校 2172 名学生,已全部纳入课后托管服务。 “ 学业有指导、活动有阵地、特长有展示,每天一小时的课后托管服务,正帮助留守儿童们绘出别样的童年色彩。” 陈君说。
延时托管时间,走进沙市区大赛巷小学,就会看到这样的场景:“ 美少年电视台” 的同学正在自己撰稿、编辑、导播、录制,推出一期期精彩的电视节目;创美空间的学生正在设计打印形态各异的 3D 作品、进行物联控制的新奇设计、自主拼装智能车辆、控制生动有趣的机器人完成各项任务;从事木艺、纸艺的学生在专心致志地剪、裁、雕、磨,操练各项传统技艺⋯⋯
“ 现在,我不用为每天给孩子检查作业而发愁,孩子周末也不用辗转在各个培训班中。我们可以带孩子看电影、郊游、看书⋯⋯既融洽了亲子关系,又拓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