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 年/11 月/18 日/第 010 版专版
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
华侨大学医学院 陈晓芬
高校思想ZZ教育旨在培养高校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和过硬的ZZ素养,因此,讲好高校思政课,引导学生“ 扣好人生扣子” 尤为重要。如何精准挖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并将其科学合理地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打造高校特色思政课堂,提高教学实效性,是当前高校思政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高校思政课堂中合理融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范围内生活的劳动人民不断创造,在时间洪流下保留积淀下来的物质财富、文化传承、精神谱系等不同形态的总和,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历史性、亲和性和丰富性。
地域性与亲和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不同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形成各自迥异的社会环境。以身边人、身边事为课堂载体,复刻高校学生日常生活成长环境下的地域文化特质,可观、可感、可实践。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独有的地域性使学生眼中的高校思政课堂更具亲和性,使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
历史性与丰富性。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是在历史长河中挑选、打磨、久经淬炼下形成且保留下来的。地方乡贤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俗民风文化等资源和载体丰富,将其科学合理地融入高校思政课堂,有助于高校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融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打造高校特色思政课堂,要遵循思政课堂“ 育人” 的根本目标,把握好革命文化、民俗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