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 年/11 月/11 日/第 010 版专版
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一体化的路径
台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永力 崔永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必不可少的文化资源,对于在大中小学生当中牢固树立文化自信至关重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是指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时期形成并不断延伸的,多种思想、观念、制度与价值形态当中的精华部分,内容涵盖了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合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类资源,不仅有助于拓展思政课教学的广度、深度、高度、力度和效度,还有助于增强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连贯性、协调性和整体性。
统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象,合理把握各学段间的认知差异。小学生群体身心成长还不充分,对于深层次理论、思想等的有效感知能力较弱,他们主要倾向于依靠感性和直观来了解自身周围的现象世界,并开始进行知识的储备。较之小学生,中学生群体的身心有了比较充分的发展,知识储备已经有了相当规模,知识体系逐步建立,初步具备了抽象思维、理论思维和历史思维等能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具形态的同时也存在巨大的可塑性。而大学生群体,尽管在法律和生理层面已经进入成人阶段,心理也有比较充分的发展,且具备一定的深度思考能力和自觉意识,但这绝不代表其认知已经完全成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充分认识到这三个认知阶段的相对独立性和客观联系性,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其他工作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