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连云港日报/2022 年/10 月/11 日/第 007 版喜迎二十大 建功在港城
市工信局
X建引领聚合力 砥砺奋进谋发展
时代工业经济发展最强音
全面奏响新
X的十九大以来,市工信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X建引领凝聚精气神,以X员先锋激发进取心,深度推进X建与业务双向融合,统筹协调疫情防控和工业生产,狠抓产业培育,加快项目推进,强化企业服务,推动信息化赋能,工业应税销售、工业用电等主要工业指标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工业经济保持平稳有序发展,鲜红X旗在工业战线高高飘扬,为我市加快实现新时代“ 后发先至” 打下坚实工业基础。
砥砺奋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着力壮规模、优结构,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21 年,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3636.5亿元,工业应税销售迈入 4000 亿元俱乐部。工业用电总量 131.6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0.8%,增幅全省前列。石化、冶金及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六大主导产业蓬勃发展、活力涌动,十大重点产业链条加速强链补链。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 41.9%,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培育新海石化、正大天晴等产值超百亿元企业 10 家,数量苏北第一、全省第七。其中镔鑫钢铁、恒瑞医药突破 200 亿元。
着力稳投资、建载体,发展后劲持续增强。集中实施了盛虹炼化一体化、连云港石化、中化化工等一大批投资体量大、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作用强的重大产业项目。工业投资年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投资项目体量不断突破,“ 后发先至” 的工业基础愈发坚实。徐圩新区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 中华药港” 等重点板块加速崛起。2021 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 1398.4 亿元,高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 3.2 个百分点,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 65%。
着力强创新、增动能,企业创新亮点纷呈。先后推动建成省原创化学药创新中心、硅材料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碳纤维产业化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工投集团碳纤维复合材料试验公共服务平台成功中标国家工业强基工程。医药创新力全国领先,累计获批上市创新药 39 个,其中 1 类新药 17 个,占全省 47.2%,占全国 13.4%,居全国医药城市首位。累计获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6 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57 家,苏北第一。获批工信部首台套保险项目 1 个,省首台套重大装备认定产品 18 个,专精特新企业及产品 168 个。
着力抓融合、提效能,“ 智改数转” 加速赋能。成功获批国家特色类信息消费示范城市称号。全市信息化指数跃居苏北第二。 建成 5G 基站 6000 个, 基本实现乡镇和工业园区 5G 信号全覆盖。成功获批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洋井石化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应用水平全省领先。徐圩新区成功入选省“ 5G+工业互联网” 融合应用先导区。已累计建成省级星级上云企业 185 家,工信部重点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试点示范项目 2 个,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 3 家,创建省级示范智能车间(工厂)21 个。
着力拓空间、促转型,绿色发展步伐加快。持续开展化工企业环保安全整治和“ 散乱污” 企业整治行动,为重大项目、优势产业腾出发展空间。截至目前,全市共关停取缔与整合搬迁散乱污企业 425 家,关闭化工生产企业 256 家,淘汰小型冶金企业 14 家、重组整合化工企业 51 家。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供应链企业 2 家、绿色工厂 7 家、绿色产品 2 个,创成省级绿色工厂 15 家。有序推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累计保有量 2.2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