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泉州晚报/2022 年/8 月/31 日/第 001 版
有为政府高效市场合力推进“ 四产联动”
泉州:扛好“ 晋江经验” 旗帜 全力稳住经济大盘
本报记者 陈林森
不久前,位于晋江内坑镇的恒安集团内坑智能化生产基地项目(二期)正式开建。在已投产的一期项目基础上,恒安加大逆周期投资力度,致力把二期项目打造成企业在全国标准最高、体量最大的综合性产业基地。与之相伴的是,为助力企业增资扩产,内坑镇特别组建服务专班为项目审批、要素保障、方案优化、周边道路及配套市政设施建设等提供全方位服务,换来这一有望带来超百亿元产值的大项目蹄疾步稳。这是泉州政企在“ 晋江经验” 指引下,推动有为政府与高效市场有机结合,彰显出泉州经济韧性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国内外严峻形势考验,泉州始终高举旗帜、牢记嘱托,全面贯彻落实“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 重要要求,结合开展“ 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 行动、实施“ 强产业、兴城市” 双轮驱动,在非常之时用非常之力、行非常之举,以“ 复工复产、满工达产、增资扩产、提质强产” 的“ 四产联动”,有力有效稳住经济发展大盘,为再创“ 晋江经验” 新辉煌留下生动注脚。
复工复产快 工业用电量仅用 1 周重回疫前水平
今年 3 月,疫情来袭,泉州一度按下“ 慢行键”。但在科学防疫的保驾护航下,龙头企业生产、重点项目建设的“ 脉搏” 依旧强劲跳动。
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发展,闭环生产有条不紊。泉州、泉港两级X委政府成立服务专班,福建联合石化公司 1600 名员工有序入住指定酒店、厂区及生活区,专车接驳上班,生产节奏不乱;晋江信泰公司将外宿员工迁回宿舍,各大产品线实现八到九成开机率;南安中泰(石井)石材集聚区内,辅料通过网格员无接触式配送至各企业,共创“ 无疫工厂” ⋯ ⋯ 全市超七成、近 4500家规上企业保持连续生产,石化、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等产业产能保持八成以上。
承压中复苏,逆境中返场,抢回进度追回损失。3 月 27 日,伊瓦特机器人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货运司机杨易龙在手机上一番简易操作,次日便凭借着一份“ 通行码” 通过关口,将一批铁件按时送往漳州。杨易龙赞不绝口的通行码,正是泉州针对跨县域、跨市域物流难,创新推出“ 泉通行” APP,在国内率先推行的货运车辆电子通行码。通过专班服务和快审快批机制,全市累计办理了电子通行证逾 40 万件,为抗疫保供争分夺秒。4 月下旬,市工信局先后联合市重点办、市住建局举办了“ 建材生产企业与市重点建设项目供需对接洽谈会”“ 水泥产品暨砂石线上供需对接会”,促成一系列新合作。这样的利好,源自泉州针对供应链配套难,深入开展“ 万家企业手拉手” 专项行动。
自 4 月 4 日进入社会面动态清零阶段后, 全市工业用电量仅用 1 个星期便恢复到疫情前水平。更难能可贵的是,逆境守诺的九牧卫浴、卡宾服饰、伽马青创科技等一大批泉企不惜增加物流成本,哪怕让产品“ 坐上” 飞机,也要保障订单如期交付给客户,生动诠释了“ 晋江经验” 中“ 始终坚持以诚信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之道,打响了“ 诚信泉州” 城市品牌。
企业生产加速回暖,消费市场也在回稳向好。进入 8 月以来,一大波线上、线下“ 随买随减”
大额消费券直达消费者,让市民畅快“ 买买买”。这已是今年 6 月“ 爱泉州· 大乐购” 促消费活
动启动以来,发放的第三轮消费券。泉州人的消费信心、泉州城的“ 烟火气” 有目共睹——仅前
两期投放期间,就通过“ 礼遇泉州” 小程序拉动交易 102.82 万元消费金额,直接拉动消费比达
2.28 倍。
第 1 页 共 3 页
满工达产实 累计投放 255.9 亿元规模贷款助企纾困
挺过“ 倒春寒”,拥抱“ 艳阳天”。“ 领导到一线、局长走基层、干部下车间”“ 万名干部进万企、一企一策促发展” 等系列专项行动全面铺开,让市场主体恢复元气、开足马力。
“ 你们企业没有裁员,根据员工数量,可享受不超 10 万元的稳岗就业补助”“ 企业上半年产值增速达到 15%以上,有最多 30 万元的奖补”“ 技改方面有持续投入,也可以享受相应的贴息支持” ⋯⋯在闽发铝业公司,南安市工信局局长黄子牙将企业切实可享的优惠政策逐条解读给企业专职人员听。一项项“ 真金白银” 送上门,解了企业燃眉之急。全市干部总动员,以市级领导为例,累计走访企业、重点项目上千家,推动解决企业用工、生产、原料、物流等方面困难问题超
630 件。与此同时,“ 量身定制” 的稳岗促就业、纾困稳产、纾困贷等近百条措施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截至 7 月底,累计为企业减轻税负和增加现金流 145.2 亿元,让企业卸下包袱、轻松上阵。
稳产达产满产甚至超产, 泉企意愿强烈, 但也深受疫情影响的短期流动资金周转压力的束缚。关键时刻,及时“ 供氧” ——“ 百名行长、千亿资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