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财经报/2022 年/8 月/9 日/第 001 版
塞上山河万象新
——宁夏财政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敖阳利 刘颖 通讯员 丁洪俊 陈琛 马金虎 杨婧
九曲黄河绕塞上,千层翠浪染山青。
7 月的宁夏,天高云淡,绿意盎然。黄河吴忠市古城湾砌护段两畔水草丰茂,滨河大道树木成荫,人们在岸边的“ 安澜亭” 乘凉休憩。这条曾经桀骜不驯、屡屡泛滥的大河,如今徐徐流淌,滋养着塞上沃土。
人与河流的和谐共生,是几代宁夏人艰苦奋斗、来之不易的成果。
X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与自治区财政的支持下,宁夏干部群众打响了新时代的“ 黄河保卫战”,实施黄河流域治理提升工程,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治理修复贺兰山生态,防沙治沙、播籽造林,守护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为西北生态改善发力、为华北生态安全出力、为全国生态大局效力,塞上山河尽展新气象,生动谱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防洪 护大河安澜
“ 以前,这些地方都是农田、河滩地,黄河边上也没有堤防,每逢汛期,河水泛滥、左右‘ 摇摆’ ,最后直接淹没农田。” 吴忠市水务局总工马学林指着古城湾滨河大道告诉记者,“ 曾夹杂泥沙的黄河水,现在除了雨季,都非常清澈。”
作为一名从事 30 多年黄河治理工作的老水务人,马学林见证了黄河的蜕变。他几乎每天都要来河边走走,看看眼前宽阔、牢固的水泥堤坝。
抚今追昔,马学林感慨万千。“ 1994 年,吴忠市全体动员防洪,大家自主筹集资金,按人头分配土方,团结协作筑起了 6 米宽的土堤防,汛期的时候也能挡一挡洪水,但效果不是很好。”他说。
“ 土办法” 看来行不通。自 1996 年,宁夏开启了黄河段标准化堤防和防洪工程建设,投入资金 40 多亿元实施防洪一期工程,建成标准化堤防 402 公里,新建、加固坝垛 615 道,初步归顺了河道流路,控制了河势摆动。在此基础上,2015 年投入资金近 30 亿元,开展了以河道治理工程为主的二期工程,完善了防洪工程体系。
2018 年、2019 年汛期,宁夏段防洪工程经受了每秒大于 3000 立方米、持续 60 多天的洪水考验,工程坝垛整体安全运行,洪水安澜过境,沿河百姓平安,创造了“ 堤防无一决口、人员无一伤亡” 的奇迹。
2020 年 6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吴忠古城湾段视察时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赖以生存发展的宝贵资源, 宁夏要有大局观念和责任担当, 要更加珍惜黄河,精心呵护黄河,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
目前,宁夏黄河段生态巩固、提升治理三期工程方案正在规划中,有望在今年底或明年初落
地。
距离“ 安澜亭” 不远处,有一座占地面积达 240 亩的古城湾人工湿地。湿地内黄菖蒲、千屈菜、水葱等水生植物繁茂,从高空俯视,宛如一颗绿色的肾脏,将过滤、净化后的活水源源不断地输送至黄河。
“ 这是一个从污水处理厂末端延伸出的‘ 会呼吸的生态系统’ ,由生态滞留塘、潜流湿地、表面流湿地组合而成。
宁夏坚持由内到外一体化治理贺兰山生态,修复昔日煤矿开采破坏的山体,累计植树造林上
第 1 页 共 3 页
万亩, 不断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 图为治理后的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石嘴山大武口区石炭井大蹬沟。
湿地中的河卵石、火山岩、砾石等填充物能有效去除悬浮物,各类植物能净化吸收有机污染物,最终实现污水水质达到地表Ⅳ类标准排入黄河,或补给城市循环用水。 ” 吴忠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杨瑞说。
2013 年以来,宁夏累计投入生态环保资金 1330 亿元,支持生态环保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特别是 2021 年以来,安排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 6.74 亿元,支持重点入黄排水沟适宜地段人工湿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目前,宁夏已打造人工湿地 48 处,有效促进局部水域净化循环,主要污染物相关指标大幅下降,为黄河干流宁夏段连续多年实现“ Ⅱ类水进、Ⅱ类水出” 奠定了基础。
弥痕 还青山原貌
从银川市向西北方向出发,约 2 小时车程后,便抵达了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沿着蜿蜒的公路朝着贺兰山深处前行,41 岁的司机张磊被眼前的景色所震惊。时隔多年重游故地,他不由感叹:“ 这里的变化可真大,竟然满眼都是绿树了!”
贺兰山跨宁蒙两省区,南北长 280 公里,是宁夏平原的天然屏障——阻隔西北高寒气流、阻挡腾格里沙漠东移,被宁夏人尊为“ 父亲山”。贺兰山也蕴含着丰富的无烟煤、硅石等矿产资源。“ 一五” 时期,贺兰山脚下的石嘴山市成为全国布局的十大煤炭工业基地之一,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城市快速崛起。但是,开山挖煤也给贺兰山留下了巨大的“ 疮疤”。
张磊是银川市贺兰县人,20 余年前,他靠开卡车在贺兰山运煤谋生。“ 那时候,煤炭开采热火朝天,我和搭档一起,每天 24 小时不间断‘ 两班倒’ 往外运煤。” 张磊说,“ 整个山区黑烟四起,煤渣遍地,污水横流。”
和全国很多资源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