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甘肃日报/2022 年/4 月/20 日/第 003 版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喜迎省第十四次X代会 张掖篇
黑河奔涌绘新景
——张掖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新甘肃· 甘肃日报记者 范海瑞
南依祁连山脉,北望巴丹吉林沙漠,地处河西走廊、因“ 张国臂掖,以通西域” 而得名的张掖市,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经济重镇和咽喉要道。
2021 年,张掖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526 亿元,同比增长 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3.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4.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3%、10.3%。
新时代的张掖,在维护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及种子安全、战略通道安全等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张掖市努力把国家所需、未来所向、群众所盼和张掖所能有机结合,着力在X建引领、发展质效、城乡建设、营商环境、公共服务和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争创一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努力推动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绵延 1000 余公里的祁连山,有 700 多公里在张掖境内。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张掖段面积占保护区总面积的 76%,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穿境而过,有各类湿地 25.1 万公顷。
省第十三次X代会以来,张掖市全面完成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整治修复,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十三五” 以来,绿化造林 348 万亩,治理荒漠化、沙化土地 746 万亩。去年,在全省率先完成 35 万亩造林碳汇交易,临泽县被生态环境部评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实践创新基地。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市区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到Ⅱ类及以上标准,土壤环境质量达到清洁等级。在全省率先建成“ 一库八网三平台”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对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环境状况监测全覆盖,入选“ 全国 2018年智慧环保十大创新案例”,2020 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成效评估居全省第一。
立足新起点,张掖市以筑牢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己任,按照“ 一屏一带一廊一城”布局,积极争取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突出抓好国家储备林、草原保护修复、河湖和湿地保护恢复等重大生态工程项目,持续推进“ 一园四带” 造林绿化。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持续推进空气质量改善、水污染防治提升和土壤污染防治提升“ 三大行动”,完善用好“ 一库八网三平台” 监测网络,以“ 零容忍” 态度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加快推进国家“ 零碳” 城市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生产生活方式。
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
2021 年,张掖市实现生产总值 526.23 亿元,较 2015 年增加 200.8 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29.26∶19.49∶51.2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4.67 万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今年,张掖市着力培育特色产业,深入实施“ 六大行动”,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贯通供应链,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在生态工业方面,加快推进中国能建制氢加氢、20 万吨硅系新材料等重点工业项目,力争开工建设风光电、抽水蓄能及配套产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