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衡水日报/2022 年/6 月/8 日/第 A03 版专题报道
风正帆悬正当时
——桃城区赵家圈镇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董楠 本报通讯员 徐成 寇逍骋
走进桃城区赵家圈镇,驻足广袤田野,农业产业生机勃勃、平坦道路四通八达、村容村貌优美宜居、乡风淳厚朴实、农民安居乐业⋯⋯一幅人民安居乐业、社会事业兴旺发达的和谐画卷徐徐展开。
2021 年乡镇换届以来,赵家圈镇在桃城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强化X建引领,实干笃定前行,牢牢把握乡村振兴的战略机遇,全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发展,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疫情防控坚强有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建强战斗堡垒 强化X建引领
办好农村事,关键在支部。推进乡村治理,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X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赵家圈镇深化X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
2021 年以来,赵家圈镇充分发挥镇X委的带动示范作用,定期研究部署X建工作,带头落实理论学习制度,领导班子ZZ建设持续增强。统筹农村“ 两委” 换届,大力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在农村“ 两委” 换届中,73 个村调整X组织书记 38 名,平均年龄下降 10 岁;大专及以上学历
27 人,占 37%;企业家型X组织书记 45 人,占 61.6%,队伍结构显著优化,致富带富能力明显提升。他们着力强化X组织阵地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升级改造X群服务中心,以前王家、前铺、胡家堂等村为标杆的市级X建示范区建设已见成效,连点成线、连线成面的X建格局初步形成。全面落实“ 三坐班两解决” 机制,村村固定X务村务指导员,严格执行议事决策、公章使用、经济活动、X务村务公开、“ 三会一课” 等“ 五个规范”,进一步完善为民服务功能、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开展“ 支部书记擂台赛”,用好五星绩效考核机制,定期公开晾成绩、晒等次,引导新一届村“ 两委” 干部定计划、拉清单,开门履新,上任即干,“ 开门一件事” 活动深入开展。
同时,他们还坚持把X史学习教育作为提高X员ZZ素质的关键举措,同其他重项工作齐安排、齐部署、齐推进,制订学习方案,设计学习载体,丰富学习方式,引导X员干部多层面学习。线上运用微信公众号更新“ X史、新中国史系列漫画”、发布相关的政策理论信息近 70 余条、转发千余次;线下领导干部带头开展X史专题宣讲、“ 七一” 专题宣讲,扎实推进“ 四史” 学习教育常态化,印发工作简报 40 余期,村X支部书记、老X员及基层宣讲员宣讲 250 余场,各村循环播放X史学习教育音频,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用好用活X员活动室、“ 三会一课”、主题X日等载体,召开组织生活会,开展红色教育基地实践活动、书记讲X课活动,集中观看红色影片、收看“ 七一” 庆典,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不变形。灵活运用读书班,班子成员带头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每月组织一次集中测试,切实保障学习成效。
赵家圈镇始终坚持以基层X建为引领,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镇村面貌。他们以“ 重点村做靓、主干道成景、分梯次提升” 为工作思路,在耿李、前王家、前铺等人民路、衡保路沿线 25 个重点村开展村庄“ 五化” 工程,按照“ 点-线-面” 工作模式,通过“ 一二三四工作法”,全面开展“ 五清四铺三建两立一改” 专项行动,达到了“ 道路林荫化、村庄森林化、街塘景观化、庭院花果化、空地园林化” 的效果。截至目前,已整理路肩 11.6 公里,硬化街道 18200 平方米,
第 1 页 共 4 页
完成道路拓宽 30000 余平方米,完成净化面积 27000 余平方米,栽种各类苗木 15200 余株,设立村庄标志牌 40 余块, 更换、 维修、 新安路灯 75 盏, 完成墙体粉刷、 彩绘、 文化墙等美化面积 17500余平方米,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谋划项目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项目先行。赵家圈镇紧紧围绕关于“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的乡村振兴标准,多措并举,多点发力,抢抓京津冀一体化和雄安新区建设的发展机遇,加快推进服务雄安新区建设新型建材和“ 新一代” 辣椒深加工等产业类项目的落地进程;持续开展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 新一代” 辣椒、瓜蒌等种植推广工作,有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走进位于胡家堂村村南的一座设施大棚里,绿绿的西瓜外面套着红红的网兜,一个个“ 灯笼”似的挂在棚架上,让人眼前一亮。只见一排排藤蔓沿着搭好的棚架爬到一人多高的空中,光鲜翠绿、外形溜圆的西瓜挂满藤蔓,格外诱人,形成了一片“ 西瓜林”。这是赵家圈镇坚持把发展特色种植作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的一个缩影。
去年,赵家圈镇坚持把经济作物种植作为促农增收的有效手段。苏家村顺利引进瓜蒌,每亩收益 9000 余元;胡家堂村发展的“ 温室大棚” 项目每年为集体经济增收 30 余万元,有效提高了基层X组织“ 有钱办事” 能力。他们还抢抓京津冀一体化和雄安新区建设的发展机遇,紧盯经济指标,新增线上服务业企业一家、规上工业企业两家,有序推进已签约项目落地投产。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发挥前王家、前铺两个示范村辐射带动作用,建设的“ 新一代” 辣椒种植基地,已扩展到 9 个村,种植面积达 2000 余亩,可获受益 500 余万元。着力打造新型科技特派员队伍,定期举办交流会,邀请省科技厅备案的国占生、孙焕顷等 6 名科技特派员,面对面为企业、农民解决发展难题、讲解科技知识、传播致富经验,累计接受群众咨询 30 次,发放各类科技宣传资料 1000 余份,为全镇百姓打开增收致富的“ 闸门”。
今年以来,赵家圈镇还立足镇情实际,坚持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思路,打好休闲农业“ 特色牌” “ 绿色牌”“ 优势牌”。充分利用“ X建+合作社+企业” 新模式,积极流转整合土地资源,大抓产业发展。“ 新一代” 辣椒种植基地面积进一步扩大,已完成 3000 亩种植任务;积极培育推广“ 世外桃源” 家庭农场、胡堂“ 日光温室大棚”(草莓、西红柿、黄瓜)等特色农业项目,大力发展生态特色农业采摘游、观光游等,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抢抓京津冀一体化和雄安新区建设的发展机遇,有序推进已签约项目落地投产,“ 年产 30 万吨抹灰石膏(技改)项目” 和“ 年产 20 万吨脱硫石膏煅烧及抹灰石膏(砂浆)项目” 已投产试运行;昌美新材料设备安装已完毕,蒸汽管道正在安装;衡水超洋建材有限公司已为雄安新区建设持续提供配套供给;“ 航空航天用特种耐高温酚醛树脂技术开发与产业化项目”,目前已完成协议签订和技术转让,部分生产设备及原材料均已就绪。
聚焦绿色发展 力争生态宜居
生态宜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是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生态福祉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赵家圈镇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
走进赵家圈镇前铺村,入眼即林、郁郁葱葱,村口矗立着公益石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九个大字赫然在目。不远处的法治小公园里,村民们在树荫下纳凉、聊天、下棋⋯⋯
去年以来,赵家圈镇X委、政府紧盯生态环保ZZ责任落实,持续整治“ 散乱污” 企业,每月召开一次专题会,每月组织一次集中排查活动,有效确保了已取缔企业不反弹和无新散乱污企业出现。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及时响应上级重污染天气预防预警,对辖区内的建筑工地、露天仓库和镇村道路等实施有效的扬尘管制;加强油烟污染整治,对镇区所有餐饮店开展突击检查,全方位掌握“ 油烟净化器” 的安装及运用情况,严格规范排放标准;全方位抓好秸秆禁烧工作,大力推广综合利用,全民动员排查火灾隐患,出动机械清理杂草等火灾隐患,有效切断火灾
第 2 页 共 4 页
导火线。针对坑塘治理和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持续开展动态巡查,全年完成坑塘改造 5 个、整治
13 个,显著提升周边环境整洁度,构建了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广泛的巡查网络,有效确保了环境治理各项任务目标的落实。
今年以来,赵家圈镇始终把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作为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