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学习时报/2022 年/6 月/1 日/第 007 版生态文明
推动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价值实现
福建省南平市委书记 林瑞良
作为首批正式设立的武夷山国家公园,是我国唯一一个既是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又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保护地,保存了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同时,武夷山国家公园因其独特的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极高的人文生态价值,在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支撑绿色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武夷山国家公园时关于“ 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的重要指示,武夷山国家公园更应先行先试,积极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打通生态保护、生态产业、生态富民三个通道,为我国国家公园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而带动周边群众高品质生活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引导树立绿色发展观。推动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价值实现,不仅需要推动绿色转型和绿色变革,还要最广泛地凝聚公众的生态保护共识。首先,坚持保护优先。广泛开展自然教育、科普教育和宣传引导,增强区内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将国家公园“ 生态保护优先” 理念渗透到每个家庭每个人,增强公众对国家公园的认同感、归属感,让“ 保护第一、全民共享、世代传承” 的国家公园理念深入人心。其次,培育绿色生活观。从武夷山地区历史传承的朴素生态文化中汲取营养,传承弘扬中华文明生态智慧,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新风尚,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等领域的国内外交流、科研合作、研学活动等,培养公众绿色生活观,推动社会各方参与国家公园保护建设。最后,将生态效益纳入考评体系。结合武夷山国家公园具体情况,把国家公园生态环境保护成效纳入各级领导干部考核、选拔任用、离任审计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评估体系中,推动广大干部牢固树立绿色政绩观。
提升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国家公园在自然保护地体系中,是保护强度、等级最高的一类自然保护地,其目的是实现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的保护。一是推动系统化保护。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核心,在协同高效保护的前提下,规划建设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划定重点保护区、保护协调区、发展融合区三类空间,进一步放大生态保护范围、拓展生态管护空间,推动武夷山国家公园与周边区域大环境、大生态的一体化保护。二是推动智能化保护。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化和数字化手段,加快建立全域、全要素、全生命周期、可量化可评估的智能化感知监测评估体系,实现对武夷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与自然资源的严格保护、整体保护、系统保护。同时,让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生态产品做到可识别、可感知,有标准、能检测,为生态价值实现打下数字基础。
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的生态产品不仅具有天然、 绿色的特质,而且其生态资源和产品具有显著的稀缺性和有限性。基于此,武夷山国家公园应从市场机制、技术手段创新等入手,将生态产品的生态经济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一是提升生态产品价值认知水平。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产品包括生态物质产品、生态调节服务产品与生态文化服务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