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包头日报/2022 年/8 月/10 日/第 008 版政务
全市兴边富民行动“ 十三五” 规划实施情况和“ 十四五” 时期
兴边富民工作推进情况
——2022 年 6 月 29 日在包头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
包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刘永祥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按照会议安排,现将兴边富民行动“ 十三五” 规划实施情况和“ 十四五” 时期兴边富民工作推进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 十三五” 期间工作情况
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 富民、兴边、强国、睦邻” 为宗旨,全面加强新时期民族工作和边疆治理,加快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力推动了边境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十三五” 期间,达茂旗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 5.5%和 3.7%;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 5.5%和 10.3%;支持 66 个项目实施建设,有力推动了边境地区经济发展,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是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农牧业生产连丰连稳,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 70%,农企利益联结比例达到 86%。达茂旗被确定为自治区首个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4 个,“ 两品一标” 认证产品达到 49 个。38 个工业技改项目建成投产,新能源并网新增 127 万千瓦、全市第一。
三是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在达茂旗新建 4 条国省道,新建改建公路里程 1135.1 公里,基本形成了“ 七纵、七横、二环、十四出口” 的交通公路网主框架。达茂旗获评国家级“ 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四好农村路” 通车里程达 2885.6 公里,行政村通硬化路比例达到 100%。建成达茂旗百灵庙机场并取得民航华北局颁发的通用航空飞行许可证。全长 262.7 公里的包头至满都拉铁路建设及修复工程已经完成,具备开通运营条件,基础设施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四是口岸功能日臻完善。 大力发展泛口岸经济, 不断提升满都拉口岸对外开放功能。 投资 4.66亿元,建成口岸国际物流园区;投资 1.2 亿元,建设“ 五进五出” 货运专用通道;投资 2.16 亿元,建成检验检疫处理场所、报关报检大厅、界碑广场等设施。满都拉口岸实现常年开放,满都拉肉类指定监管场地于 2019 年 4 月 28 日通过国家海关总署验收,成为自治区继二连浩特后第二家开展肉类进口业务的口岸。
五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等 10 个项目,有效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天然草原植被平均盖度达到 14.9%和 29%。重拳治理污染,大力整治“ 散乱污” 企业,“ 千吨万人” 水源地专项整治全部完成,重点产废企业实现固废物联网管理,中央环保督察及“ 回头看”、草原专项督察反馈问题和自治区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六是民生福祉不断丰厚。脱贫攻坚取得实效,边境地区农村牧区 1379 户 2837 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 3.7%以内。 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投入专项资金 6779万元改善边境地区办学条件; 达茂旗所有苏木乡镇实现了公办卫生院全覆盖, 所有卫生室的面积、人员、设备、药品均达到配置标准要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 98%,城镇职工养老金待遇实
第 1 页 共 3 页
现“ 16 连涨”,年均增长 8%以上,人均养老金水平由“ 十二五” 末期的 1438.1 元/月提升至 2313.2元/月。
七是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坚持X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在基层X员中心户建设 30 座“ 红色蒙古包”,在政策宣传、矛盾化解、便民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建立了北疆警地综治服务中心,积极探索边境地区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新模式,形成边境管控联防、治安问题联治、矛盾纠纷联调、平安建设联创“ 四联” 治理模式,维护了边境和谐安定的良好社会局面。
二、“ 十四五” 时期兴边富民工作推进情况
一是狠抓团结稳边,进一步构筑边境各族人民共有精神家园。将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