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包头日报/2022 年/8 月/8 日/第 008 版政务
2021 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工作报告
——2022 年 6 月 29 日在包头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王瑞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按照会议安排,现将包头市 2021 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
(一)空气环境质量状况。六项污染物首次实现全部达标,综合指数改善幅度在全国 168 个
重点城市中名列第一。全市优良天数达到 303 天,优良天数比例 83%,同比提高 3 个百分点;重
污染天气比例 0.27%,同比改善 4.7 个百分点;PM2.5 浓度为 30 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 31.7 个
百分点。与自治区下达的目标相比,优良天数比例好于目标 0.8 个百分点,PM2.5 浓度好于目标
19.8 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比率好于目标 1.53 个百分点。
(二)水环境质量状况。全年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 87.5%,同比提高 12.5%,高于自治区考核目标 12.5%;劣五类比例为 12.5%,同比下降 12.5%,低于自治区考核目标 12.5%。地下水质量 10 个考核点位水质保持稳定,其中 4 个点位明显改善。9 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持续 100%达标。
(三)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全年污染地块、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均为 100%。与自治区下达的目标相比,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好于目标 10 个百分点,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好于目标 2个百分点。
(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情况。经核算,氮氧化物减排 10273 吨,挥发性有机物减排 374吨,化学需氧量减排 250.5 吨,氨氮减排 15.26 吨。
(五)二氧化碳排放下降情况。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单位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下降 3.89%的任务目标。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决扛起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ZZ责任。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聚焦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发力,召开全市碳达峰碳中和动员大会、2 次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和 13 次市政府常务会议、55次市长专题办公会议,现场调研 54 次,统筹推动污染防治攻坚等任务落实。二是压紧压实责任。修订出台《包头市X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 ,成立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组建“ 双碳” 工作专班和能耗“ 双控” 工作专班,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开展。三是强化考核监督。建立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机制,按月进行考核和奖惩;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ZZ监督重要内容,在全市范围开展污染防治专项巡察,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打好蓝天保卫战。实施 60 项深度治理工程。加快推进建成区重污染企业和工段搬迁改造,推动 6.8 万户居民实现清洁取暖,入选国家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全面加强扬尘管控,率先在全国创新运用“ 散改集+新能源” 煤炭运输模式,推动禁放区内 314 户烟花爆竹零售店全部退出。二是打好碧水保卫战。实施治理工程 14 项。开展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系统推进昆河、四道沙河等主要入黄支流整治。建成全市首个二道沙河人工湿地。三是打好净土保卫战。实施 23 项固废、土壤治理工程。成功获批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 无废城市” 建设深入推进,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提高到 50%,固体废物双
第 1 页 共 3 页
驱动综合利用等 3 项“ 包头模式” 在全国范围推广。
(三)认真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一是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深入推进“ 多规合一”,划定并严守各条红线。二是加强森林草原保护。建立四级林长制责任体系,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分别提高到 18.3%和 36.58%, 达茂旗成功创建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三是抓好水生态综合治理。常态化开展巡河、河湖“ 清四乱”,综合整治城区河道环境 34.5 公里。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 10.5 亿立方米左右,成为自治区首个国家节水型城市。四是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治理生产矿山和历史遗留矿山面积 12.1 平方公里,新建自治区级绿色矿山
3 个。五是严格保护耕地。实施测土配方施肥 410 万亩、绿色防控 240 万亩(次)。秸秆综合利用率、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率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分别提高到 85.4%、83%和 92.6%。
(四)扎实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截至目前,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涉及我市的 24 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其中销号 23 个;“ 回头看” 反馈涉及我市的 23 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并销号。同时对标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典型案例进行“ 举一反三”,组织开展 2 轮环境问题自查和 1 轮现场督查,对排查出的问题全部建立清单,持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