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湖南日报/2022 年/8 月/4 日/第 001 版
历尽天华成此景
——X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市州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原平
十载砥砺前行,十载春华秋实。
X的十八大以来,是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 10 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创新取得非凡成就的 10 年。10 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省委坚强领导下,我省各地踔厉奋发、攻坚克难,不断取得新的跨越,创造新的辉煌。
盛夏酷暑,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深入三湘四水,进工厂、下车间,入农家、到地头,感受全
省各地翻天覆地的惊人变化。
描绘“ 山乡巨变” 新画卷
7 月 30 日,中国作家协会组织 100 余名作家走进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见证村民的幸福生活,著名作家莫言用手机拍摄村民载歌载舞的场景。
2013 年 11 月 3 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 精准扶贫” 重要论述。苗寨的面貌,迎来历史巨变。
湘西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扛牢精准扶贫首倡地ZZ责任,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1742 支工作队到全州 1110 个贫困村和 632 个有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驻村帮扶; 6 万余名X员干部与 16.5 万余户贫困家庭结对帮扶。2020 年,65.6 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部脱贫,人民生活实现历史性跨越,城乡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
“‘ 诗和远方’ 就在家门口!” 在矮寨奇观旅游区务工的村民陆金竹,见证了深山苗寨的巨大变化。彻底摆脱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湘西州创造中国脱贫攻坚的鲜活样本,成为人类减贫史上的重要地标。
怀化集结“ 四支队伍”,联村县领导和县直联村单位负责人、包村乡镇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村“ 两委” 干部驻扎贫困村,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扩大就业等精准扶贫,87.07 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如期脱贫,13 个县市区全部摘帽。
实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去年底,怀化 375.49 万农村居民纳入“ 防贫保”,34.35 万脱贫群众实现稳定就业。新建易地扶贫搬迁后扶产业园(创业孵化基地)22 个,落实转移就业 4.93万人。今年 6 月,怀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获国务院真抓实干表彰激励。
邵阳市 8.5 万多名X员干部进村结穷亲,赢得民心和口碑。114 万贫困群众走上小康路,脱贫人数为全省之最。
消除“ 贫困”,摘去的是“ 帽子”,搬走的却是老百姓心头上的一座座山。娄底 54.22 万贫困群众奔上小康路,群众上学难、看病难、出行难等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全面完善。
接续奋战,乡村振兴景色新。新化县吉庆镇油溪桥村、涟源市湄江镇湄塘村、冷水江市三尖镇光明村⋯⋯昔日重点贫困村,变成了一个个“ 美丽花园”,吸引大批游客“ 赏香花、尝果子”,不思归。
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2018 年 4 月 25 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岳阳,留下“ 守护好一江碧水” 的殷殷嘱托,让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种子在这里蓬勃生长。
岳阳牢记“ 守护好一江碧水” 的殷殷嘱托,坚持“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全面实施长
第 1 页 共 3 页
江岸线专项整治、洞庭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取缔华龙码头等沿长江岸线和洞庭湖君山水域原有的 39 个非法码头;停产 234 家造纸企业,完成 35 家造纸企业制浆产能退出,关闭淘汰 47 家苎麻纺织企业;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完成岸线绿化 2.8 万亩,码头岸线复绿率达 100%,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站在长江岸边,满眼芦苇摇曳,耳边鸟鸣啾啾,“ 微笑精灵” 江豚逐浪嬉戏,成为一道动人风景。
“ 美丽的常德就是企业最好的会客厅。” 湖南琉深投资集团总裁周峰感慨道,这 10 年,常德城市面貌、人居环境日新月异。
10 年来,常德运用海绵城市理念系统治水,引水入城,敞开护城河,治理黑臭水体,实现雨水综合利用,建成一座可“ 自由呼吸” 的海绵城市。凭借湿地保护的先进理念和丰厚的湿地资源,常德获评全球首批“ 国际湿地城市”。
打通城市内部水系,常德将沅江、柳叶湖、穿紫河连成一体,让河相交、湖相通、水相连,打造一系列沿岸亲水景观,让市民休闲有了好去处,更带动沿河商贸业快速发展,河湖沿岸商圈加快形成。
今年 9 月,首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将在张家界举行。立足绝版山水、红色文化、多彩民俗资源,张家界深化“ 旅游+” 跨界融合,打造等级景区、文旅特色小镇和乡村、自驾车营地等多个旅游支撑点,成长为享誉中外的世界知名旅游地,树立起内陆偏远地区开拓现代旅游的典范。
盛夏时节,沅江市草尾镇的稻穗弯下了“ 腰”。中联智慧农业沅江基地通过收集数据,以算法作出农事决策,比传统农耕亩均增产 15.4%。
“ 云” 上管理,网上“ 出圈”,益阳现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