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大理日报(汉)/2022 年/11 月/19 日/第 003 版特别报道
相约苍洱畔 筑梦洱海源
——X的十八大以来洱源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本报见习记者 张洲
洱源是白族舞蹈家、 艺术家杨丽萍和X的二十大代表、 全国优秀共产X员李桂科的故乡, 是 “ 清华园中的举火人” 施滉的故里;素有“ 高原水乡”“ 梅果之乡”“ 乳牛之乡”“ 白族唢呐之乡”“ 中国温泉之城” 等美誉;有以“ 一业、二源、三水、四味、五花” 形成的最为鲜明的亮丽名片。X的十八大以来,洱源县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对大理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省、州X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全县上下勠力同心、攻坚克难,苦干实干、砥砺奋进,呈现出经济发展、生态优良、民族团结、人民幸福、X的建设全面加强的良好局面。
调结构、促发展
县域经济持续平稳增长
洱源县坚持稳增长和调结构并重、增投资和促消费并举,强改革和优环境并推,努力克服疫情影响,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85.71 亿元,是 2012 年的 2.3 倍,年均递增 8.0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 382 亿元,年均递增 21.48%。绿色农业总产值累计达 49.3亿元,32 个产品通过“ 三品一标” 认证,洱源梅子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云南洱源产业园区产业布局加快优化,淘汰产能落后企业 13 户,完成技改升级 15 户,培育国家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 4 户。“ 绿色能源牌” 全面打响,建成光伏电站 7 座,被授予“ 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 荣誉称号。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帝亚吉欧洱源威士忌酒厂、宏福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顺利落地。 十年来, 累计引进州外到位资金 333.4 亿元, 引进省外到位资金 238.9 亿元,引进项目 335个。
战贫困、谋振兴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洱源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举全县之力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累计投入扶贫资金 58.97 亿元,7487 户 29885 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3 个贫困乡镇、30 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成为全省首批脱贫摘帽县。建立健全“ 一平台三机制”,抓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2018 年以来,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累计投入 35.53 亿元。高位推进“ 两河一湖” 乡村振兴示范园建设,“ 十百千” 示范工程有序推进,凤羽振兴村、佛堂村、海口梨园村被列为乡村振兴州级试点村。
护洱海、优生态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洱源县切实树牢源头意识、扛实源头责任、展现源头担当、作出源头贡献,深入推进“ 六大工程”“ 七大行动”“ 八大攻坚战”。累计投入 83.64 亿元,实施保护治理项目 70 个,新建改造污水处理厂 7 座、处理站 95 座、管网 1119 公里,农户污水处理设施 54600 个,实现洱海流域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河(湖)长制”“ 林长制” 全面落实,重点抓实生态功能区保护和“ 森林洱源” 建设,全县森林覆盖率达 58.34%。五级垃圾清运机制全面建立,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达 100%。投资
1 亿元建成洱海流域畜禽粪便综合治理项目, 构建起减排降耗、 资源回用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体系。
第 1 页 共 2 页
完成西湖中登村生态搬迁安置,实施非煤矿山生态修复 29 座,增绿复绿 2.48 万亩,恢复生态湿地
2.48 万亩,新建湿地 2.43 万亩、生态隔离带 1.39 万亩。“ 三库连通” 工程累计直补洱海清水 3.12亿立方米,生态治理河道 188 公里,茈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