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大理日报(汉)/2022 年/11 月/8 日/第 003 版特别报道
勠力同心谋发展 踔厉奋发谱新篇
——X的十八大以来云龙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马丽芳
游千年古村、 品诺邓火腿、 赏天然太极⋯⋯云龙县曾是南方丝绸之路博南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形成了以“ 和文化” 为代表的特有“ 中华文化符号”,是“ 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试验示范县”,素有“ 云龙古桥冠全滇”“ 世界古桥梁艺术博物馆” 等美称。
X的十八大以来,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云龙县各族儿女勠力同心、踔厉奋发, 破解一大批急事难事, 办成一桩桩大事喜事, 力推一揽子新事要事。 实现水电移民 “ 两个第一” 目标,交出脱贫攻坚圆满答卷,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为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稳中求进,综合经济实力持续提升
云龙县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在“ 峡谷” 中求生存,在“ 悬崖” 上谋发展,全力以赴稳增长、破难题,开拓进取、逆势奋进。
2021 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 76.25 亿元,是 2012 年的 3.3 倍,年均增长 12.2%;人均 GDP达 41817 元,是 2012 年的 3.6 倍,年均增长 13.1%;财政总收入达 5.31 亿元,是 2012 年的 1.5倍,年均增长 4.8%;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 59.04 亿元、48.19 亿元,是 2012 年的 2.14 倍、
2.79 倍,年均增长 7.97%、12.09%。其中,地区生产总值、人均 GDP 实现翻两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城镇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翻一番。
聚焦精准扶贫,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云龙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ZZ任务,全县 4 个深度贫困乡镇全部摘帽,47 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2533 户 48342 人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2019 年 12 月, 全州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福堂社区全面完成搬迁入住, 591 户 2198人实现了从“ 垛木房” 到“ 单元房” 的转变。为破解“ 山多地少” 的矛盾,云龙县先后建成 2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全县 6032 名群众实现了最大规模搬迁。通过持续发展特色产业和就业、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实现了“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脱贫攻坚结束后,云龙县严格落实“ 四个不摘” 要求,坚决守住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抓实“ 一平台三机制”,累计识别监测对象 1853 户 6326 人,未出现一户一人返贫。同时,云龙县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统筹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狠抓项目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
根据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云龙县把优质项目作为经济发展的“ 压舱石”,全力实施好以水、
电、路为重点的重大项目建设,蓄积全县经济发展动能。
持续提升农村公路通畅通达率,全县公路总里程由 2012 年的 3842 公里增加到 2022 年的 5280公里,乡镇公路硬化率、行政村(社区)通村公路硬化率、自然村通路率均达 100%。大力谋划实施高速公路建设,全县目前在建高速公路 4 条,建成后将形成南向、北联、东融、西合的路网格局。全面加强骨干水网建设,累计完成水利投资 27.54 亿元,新建小(一)型水库 4 座,巩固提升小(二)型水库 23 座,治理重要河流河道 76.23 公里;新建和巩固提升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241 件,实施集中供水工程 664 件,供水保证率达 90%以上,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不断
第 1 页 共 3 页

拓展通信网络,建成 4G 基站 465 个、5G 基站 143 个;累计投入电网建设资金 3.77 亿元,全面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
坚持因地制宜,产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云龙县紧紧围绕“ 2+1” 产业体系布局,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两手齐抓,着力优存量、扩增量,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全面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建成高标准农田 13.54 万亩,培育农业龙头企业 20 家,完成
28 个绿色和有机食品产品认证,诺邓火腿、云龙茶入围“ 中国品牌价值百强榜”。2021 年,种植烤烟 3.84 万亩,收购烤烟 10.37 万担,烟农收入达 1.67 亿元,实现烟叶税 3670 万元,是 2012 年的 1.2 倍;今年烤烟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 1900 亩,收购烤烟增加 5000 担,烟农收入达 1.82 亿元,烟叶税突破 4000 万元。全县肉牛存栏 10.86 万头、出栏 3.73 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