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新华日报/2022 年/10 月/15 日/第 025 版奋进新时代 健康江苏谱新篇
踔厉奋发新时代 笃行不怠新征程
——江苏构建更高水平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纪实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 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 ” X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卫生健康系统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要求,大力推进健康江苏建设,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倾力打造人民满意的卫生健康事业,为“ 强富美高” 新江苏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不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让群众看上病看好病
前不久一天上午 9 点左右,东台市时堰镇塘坝村民周某患心梗向市 120 急救中心求助,时堰镇中心卫生院 120 急救分中心接到指挥中心指令,医护人员立即出车,到达现场对病员进行紧急处理后迅速送往上级医院救治,9 时 50 分送达东台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经过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的紧急救治, 该患者症状很快缓解并顺利康复。 康复后的周先生逢人就讲: 要不是时堰医院有 120急救车,我这条命恐怕早就没了。时堰中心卫生院是近年来新晋升为“ 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的医院之一,院内 CT、彩超、胃肠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设备齐全,百姓平时有个头疼脑热的根本不用进城,全在这里解决。
近年来,江苏紧扣“ 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 重大使命,认真贯彻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持续推动基层建设提档升级,基层服务提质增效,对有效保障和改善居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时堰中心卫生院是我省加强农村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的一个缩影。为让农村居民就近看病就医,近年来,我省在重点中心乡镇参照二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标准,部署开展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完善农村地区“ 15 分钟健康服务圈”。目前全省建成 160 个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方便农村群众就近获得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在城市积极开展城市社区医院建设,让城镇居民方便在家门口看得上病。2017 年 9 月,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社区医院建设试点,完善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科室设置,拓展基层机构服务范围,满足群众就近就医需要。现累计建成社区医院 210 家和示范县区 9 家,社区医院诊疗量总体增幅达 10%—30%。
肛肠中心、骨科中心、疼痛中心、蛇咬伤中心⋯⋯近年来我省积极开展基层特色科室建设,并专门设立扶持资金,每年培育建设 80 个城乡基层特色科室。2017 年起,在三级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基层特色科室省级孵化中心,紧密结合基层特色科室建设需求实施精准帮扶。截至目前,全省已有 811 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成 1100 个基层特色科室,涵盖 30 多个常见病领域。
强基层,人才是关键。我省组织实施卫生人才强基工程,通过招聘、培养、培训、下沉、共享、遴选、稳定等“ 七个一批” 改革措施,壮大基层卫生人才队伍,提高队伍素质。仅在 2021年全省免费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 1913 人,各支援医疗机构累计向基层派驻支援人员 3041 人次。2022 年省财政投入 2.75 亿元扶持基层机构设施设备提档升级、2600 万元用于特色科室和签约服务能力提升、4900 万元用于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合格的全科医生数 4.34 名。2021 年,全省基层卫生人员总数达
29.53 万人,较十年前增加 10.97 万人,新增人数占全国比重达到六分之一,基层卫生人员数占卫生人员总数的比例提高至 34.61%。优化基层服务模式,家庭签约医生服务助力分级诊疗,建成家医工作室 1952 个、星级家医工作室 179 个,重点人群签约率达 72.38%。
第 1 页 共 4 页
提高危重疾病救治能力
“ 高原” 上筑“ 高峰”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关乎民生,情系百姓,这些年我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5 年,江苏被国家确定为首批综合医改试点省份,我省成立了由省委书记、省长担任双组长的省深化医改暨省级综合医改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均把深化医改重点任务列入省委改革要点、省政府工作重点中。
在省委省政府有力领导下,强化“ 三医” 联动,近五年来,省有关部门研究出台了财政投入、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药品供应保障等医改配套政策 300 多件。省卫生健康委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创新机制体制,强化系统整合,优化资源配置,补齐短板弱项,提升服务能力,全力推动医改不断深化。
群众不仅能看得上病、更要看得好病。近年来,我省卫生健康系统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着力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加快优质医疗资源的提质扩容,努力在高原上建高峰。全省有 81 家县级医院转设为三级医院。县级医院累计建成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40 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10 个。2021 年,全省患者县域内就诊率超过九成,较五年前提高了 7 个百分点。
江苏省政府还与国家卫生健康委签订委省共建 4 个国家医学中心,和传染病、骨科等 14 个类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合作协议。制定儿童、口腔等 9 类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推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建成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131 个,努力打造医疗高峰。无锡市人民医院肺移植中心、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苏大附一院血液学、中大医院重症医学、南京鼓楼医院风湿免疫科、中国医学科学研究院(南京)皮肤病医院皮肤科、东部战区总医院肾脏病科全国领先。此外,我省还全力推进危急重症五大中心建设。全省建成省级胸痛、卒中、创伤救治中心各 7 家,孕产妇救治中心 22 家、新生儿救治中心 23 家,有效保障了重大疾病及时诊治。
我省这些综合医改举措为全国深化医改提供了经验,2021 年江苏省分级诊疗建设等 10 多项工作在全国会议上作了交流发言。
彰显生命至上
履职尽责护佑生命
2020 年来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染性最强、感染人数最多、影响范围最广的重大传染病,也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全民参与的“ 持久战”。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总策略和“ 动态清零” 总方针,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抓细抓实“ 防在前、早发现、快处置” 各项措施,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以快制快、以快制胜,迅速高效扑灭突发疫情。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省上下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特别是广大医护人员冲锋在前、日夜奋战,全力以赴抗击疫情,只用 28 天时间实现本地确诊病例“ 零新增”,再用 25 天时间实现本地确诊病例全部“ 清零”,第 3 个月基本实现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正常化,是在确诊病例 200 例以上的省份中唯一实现“ 病例零病亡、医务人员零感染” 的省份,彰显“ 硬核江苏” 实力。
今年以来,全省 13 个设区市先后发生本土疫情,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和空前的防控压力,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坚持全省联动,科学果断处置突发疫情,快速打赢了多场聚集性疫情阻击战,社会面清零时间从 14 天左右缩短到 7 天以内,继续保持新冠肺炎患者“ 零病亡”,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总结抗疫经验,我省立足于“ 防在前”,持续强化多渠道监测预警,及时将核酸检测重点人群范围从 35 类调整到 44 类、再调整到 47 类,同步加密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核酸检测频次。坚持人物环境同防,严把入境口岸关。加强外省风险和涉疫地来苏人员排查管控,抓细抓实重点环节防控。制定元旦、春节、中秋、国庆等节假日疫情防控方案,强化出入口、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