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泉州晚报/2022 年/4 月/27 日/第 001 版
凝聚文明力量 绘就品质美好泉州
——泉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综述
本报记者 庄丹丹 通讯员 卢远远
创一座文明城,提升一城的品质,展示一城的风貌。
近年来,泉州市以文化底蕴润泽城市文明、以生态品质扮美城市文明、以爱拼敢赢点亮城市文明,不断奏响泉州特色的新时代“ 文明乐章”,全力打造“ 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 的文明之城。
铸城市之魂
打造信仰坚定之城
自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思想,坚持“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工作导向,按照中央文明办建设“ 信仰之城、首善之城、幸福之城、魅力之城、善治之城、共享之城” 的要求,统筹谋划部署,持之以恒推进。
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泉州市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 坚持春风化雨、久久为功。通过搭建“‘ 泉’ 民开讲”、刺桐讲坛、华大讲堂等平台,建成精神文明教育培训中心,推动近 6000 个单位开展精神文明教育,用新思想照亮人心,立起信仰,汇聚磅礴的奋进力量。
结合X史学习教育,精心组织庆祝建X 100 周年等系列活动,创新实施“ 我为群众办实事” “ 我为企业解难题”“ 我为社会做好事” 实践活动,完成项目 9251 个,极大激发全市上下的爱X爱国热情。
扬文明之风
打造崇德向善之城
市民文明素质是城市文明内在核心与灵魂,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所在。
大考面前,泉州的文明因子即刻唤起全体市民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开展“ 汇聚文明力量、携手防控疫情” 行动,截至 4 月 15 日,泉州市参与疫情防控志愿者 78.5 万人次,服务群众 6335.2 万人次。
爱一座城,就要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泉州持续开展公共生活好言行、争做新时代好公
民、“ 文明用餐、公筷公勺” 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主题活动近 5 万场次。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泉州建立文明实践中心(所、站)2686 个,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近 6 万场次。146 万名志愿者群体托起“ 志愿情、泉州红” 品牌,8000 多家志愿服务组织、150 多万人次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越来越多泉州人在道德力量的感召下,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建成道德模范馆,458 名市民入选中国、福建好人榜(泉州市道德模范),城市氛围和社会意识乐观友善、奋发向上。
此外,出台《泉州市文明行为促进办法》 ,制作印发《名城焕新貌 刺桐花正红》 《市民文明手册》10 万册,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深化文明社区(村)创建等重点工作,“ 家乡红馆我代言” “ 温陵人家”“ 和美泉州” 等创新经验从泉州走向全国⋯⋯文明实践新风正在泉州大地徐徐吹拂,浸润百姓生活。
立人文之根
打造文化厚重之城
城市的文明,不仅体现在“ 面子”,更存在于“ 里子”,植根于文化。泉州市突出文化涵育、文明滋养,把弘扬传统文化融入文明城市创建,以优秀文化浸润涵养城市文明。
第 1 页 共 2 页
——传统文化“ 活起来”。擦亮“ 海丝泉州” 名片,推动活化石南音、独特剧种梨园戏、高甲戏、提线木偶等特色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精心打造国际南音大会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