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广西法治日报/2022 年/4 月/16 日/第 001 版
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样板
——桂林市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纪实
本报特约记者 尚永江 曹长青
阳春三月,记者随自治区X委政法委组织的“ 沿着总书记足迹” 采访活动走进桂林市,所到之处,处处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基层组织有魅力,“ 一门式服务” 暖人心,志愿者活跃城乡,左邻右舍和睦友爱。
近年来,桂林市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重点推进乡村治理,大胆改革创新,聚焦乡村平安建设,着力做强乡镇(街道) 、做优乡村(社区)、做实系统、做活治理,打造新样板,引领新高度,推动实现“ 小网格、大治理”,有力提升全市乡村治理水平。
以微见效,实现精准治理
基层X组织是X治国理政在基层的最重要的一个抓手。
毛竹山村距全州县才湾镇政府 10 公里,距离湘江战役纪念馆 10 分钟左右车程,村子只有 46户 156 人,设X小组 1 个,X员 12 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村X小组的领导下,村里成立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小组,协同X员群众形成合力,大力推进网格化管理,确保社会治安治理无死角。
X群理事会是村民自治组织,X群理事会以X员为核心,建立“ 一张联系卡”,采取X领民办、群众自治“ 两种方式”,建立村规民约、民主议事、矛盾化解“ 三大制度”,紧密结合土地流转、新村建设、产业发展、平安建设“ 四项工作”,实行广开门路征点子、理事会议定主题、村民大会集民智、集体决策定决议、统一实施抓落实“ 五步议事”,打通基层治理“ 最后一公里”。
“ 要让村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我们可是下了功夫。” 全州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王建国说。
村规民约明确禁止乱砍树木、乱建房子、乱排污水,村里统一规划拆旧房建新楼,X小组多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将乡村风貌改造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列入村规民约,村民积极参与家园建设,自觉做到门前“ 三包”。
X小组积极推进,村民民主议事,建设 24 座农村特色楼房,建成 35 公里进村道路和 75 公里环村道路,并修建了文化活动室、戏台、球场、停车场、休闲坪等一批基础设施。
为破除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毛竹山村依托文化广场宣传阵地,举办提子采摘节,以小品、歌舞表演、民间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X的十九大精神、X史国史等,以身边人讲身边事,听小故事学大道理,从小变化话大发展,让文明新风“ 飞入寻常百姓家”。
全村形成崇文尚德的良好村风,有 17 人考上中高等院校,评比出 6 名“ 好邻居、好婆婆、好媳妇”。
在X群同富、风貌同美、文明同讲的共治共享新风下,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保护生态环境,全村打造了千年古酸枣树、毛竹通道、桂花树通道等多处景点,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大幅改善。2021 年,毛竹山村所在的自然村南一村被认定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和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以自然村为单位,积极创建X群理事会,让“ 村官管理” 变“ 村民自治”,成了桂林市推动基层治理建设的法宝。目前,仅全州县就成立X群理事会 2760 多个,吸纳成员 23900 多名,覆
第 1 页 共 3 页
盖 80%以上自然村,为群众办好事实事 10 万多件,形成村X组织、村委会、自然村X群理事会“ 三治融合” 的生动局面,实现“ 村村都有理事会,事事理出新气象”。
创新机制,破解基层难题
日前,灌阳县新圩镇平田村李家屯、桂阳村家田屯发生用水纠纷,镇派出所、司法所人员共
同出警,仅一个多小时,双方即达成和解,矛盾平息。
灌阳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盘今介绍,以前,要化解类似矛盾,耗时 3-5 天很正常。今年,该县试点推行乡(镇)辖区派出所、司法所合署办公,建立统一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使基层政法单位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办事程序进一步简化、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大幅度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进一步增强。
社会治理创新,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实现现
代化的关键。
桂林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努力打造“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的市域社会治理品牌。制定《全市公安机关道路交通事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