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法治日报/2022 年/8 月/7 日/第 002 版平安中国· 窗口
“ 网格化+公益诉讼” 助推社会治理的探索思考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袁亦力
“ 网格化+公益诉讼” 助力社会治理的“ 郫都方案”
为推动公益诉讼有机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成都市郫都区检察院践行能动检察,推进区委区政府出台专门实施意见,在全市率先建立“ 网格化+公益诉讼” 融合联动机制。通过与“ 大联动、微治理” 平台互联互通,从全区 638 名专职网格员上报的信息中智能筛查公益诉讼线索;择优选聘网格员为公益保护联络员,协同检察官开展走访现场、调查取证、跟踪回访。带动该院共发出诉前检察建议 200 余件,均得到被建议单位整改落实。
该机制在全市推广,被成都市委深改委公益诉讼协同化、社会化支持体系吸收采纳,并获评
首批四川省检察特色品牌。为构建公益诉讼协同化、社会化支持体系提供了“ 郫都方案”。
公益诉讼检察深度融入社会治理面临的问题
发现问题浅表化。监督线索主要集中在垃圾堆放、污水排放、扬尘治理等可视易见的地方,
尚未实现与行政机关执法信息共享,社会治理深层次的问题无法及时发现。
调查核实权缺乏制度保障。调查核实权仅在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规则》中有所涉及,但立法层级低、保障措施不足,若出现拖延、拒绝或者暴力妨碍取证等,没有应对措施,调查核实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检察机关自身专业化建设有待提高。 公益诉讼涉及领域广且专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