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安阳日报/2022 年/8 月/4 日/第 007 版法治
温情司法守护万家灯火
——全市两级法院深入推进诉源治理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王璐 通讯员 李瑞增
“ 本来以为要打官司才能解决的问题,想不到竟然调解好了,再也不用往法院跑了。” 日前,一起邻里纠纷当事人在调解结束后,对法院工作给出满意的评价。
去年年初以来,我市两级法院积极探索“ 诉前化解、行业联调、源头预防” 分层推进的诉源治理工作模式,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诉源治理机制建设中的参与、推动、规范、保障作用,由近及远, 由浅入深, 分层次纵深推进诉源治理。 2021 年, 全市两级法院一审民事新收案件数量 54736件,同比增长 6.46%,增幅居全省最低,今年 1 月至 6 月,一审民事新收案件数量同比减少 3188件,下降 10.86%。今年第一季度,全市万人起诉率为 22.16,同比下降 16.3%,下降幅度居全省前列。
以点带面
促进矛盾纠纷诉前化解
“ 欠账还钱天经地义,个人诚信如果出了问题这可是大事。”
“ 大家都是三里五村的,能一起做事也是缘分,现在搞成这样,在乡亲们面前多难看啊!”
今年 3 月,安阳县人民法院吕村法庭专门邀请两位人大代表参与司法调解,原告、被告如约来到法庭,大家围坐一张大桌“ 说事儿”。最终,在法官和两位人大代表的不懈努力下,原告、被告达成了一致意见,当场签下了分期给付的调解协议,双方握手言和。
全市两级法院进一步深化多元解决纠纷机制建设,尽最大努力将纠纷化解在诉讼之前。今年
1 月至 6 月,全市两级法院诉前调解案件 14378 件,调解成功 5799 件,调解成功率 42.05%。
各基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人民法庭普遍设立“ 天平调解室”,择优选聘退休法官、退休法
律工作者担任特邀调解员,并配备相应的辅助人员。
目前,全市两级法院共设立调解室 49 个、邀请驻法院调解员 111 名、在调解平台注册特邀调解员 409 名,诉前调解案件 11773 件,调解成功 4353 件,调解成功率 36.97%,已经形成法院搭台、社会参与、各界支持的多元解纷大格局。滑县人民法院联合司法局成立社会矛盾联合调解中心,构建县、乡、村“ 三级联动” 工作体系,建立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诉调对接、警调对接、访调对接“ 六调对接” 工作机制,定期召集调解员开展法律培训,提高调解员法律素养和调解技巧。林州市人民法院积极创建调解品牌,由人民陪审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特邀调解员组成调解队伍,实行统一管理并定期培训,加强与各类基层民调组织沟通合作,实现网格化布局、区域化管理、专业化运行。北关区人民法院设立诉调对接中心,设有接待大厅和 5 个调解室,兼具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律师调解、行业调解、诉调对接、业务培训和业务指导功能。龙安区人民法院成立“ 马小新劳模创新工作室”,由 1 名法官、4 名法官助理、两名书记员、两名调解员组成,创新法官助理独立诉前调解,速裁法官协助诉前调解工作模式,实现调裁无缝衔接,速裁助力解纷的双赢效果。
行业联调
多元高效化解各类纠纷
2019 年,因冠心病住院治疗救治无效的景某某家属在滑县联合调解中心申请调解。调解员赵志广是一名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从事医患关系和医疗纠纷调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