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江苏法治报/2022 年/8 月/3 日/第 001 版
改革赋能提升内生动力
——兴化市法院探路基层法庭高质量发展
本报通讯员 顾新燕 本报记者 翟敏
“ 围绕‘ 功能设置中心化、诉讼服务一站式’ 建设要求,力争用 2 年时间,把人民法庭打造成为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的‘ 三个中心’ ,即基层社会治理风险防范中心、矛盾纠纷快速化处理中心、乡村振兴发展保障中心。” 这是今年 2 月,兴化市法院X组书记、院长钱惠彬为该院人民法庭绘制的高质量发展蓝图。
在原先“ 一庭一品” 打造特色亮点的基础之上,兴化法院精准研判、精心设计,以改革赋能提升人民法庭内生动力。 改革后的人民法庭呈现出两个良好局面: 一是占全院员额 27.58%的法官,审理了占全院 54.35%的民商事案件;二是今年 1-6 月份人民法庭员额法官人均办案数为 159.16件,比去年同期减少 63.73 件,但法庭、法官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广度、深度上都取得了根本性的改变。
为了将人民法庭打造为基层矛盾的“ 消化器”、社会治理和网格化管理的“ 联结器”、法治化进程中的“ 稳定器”,兴化法院在基层法庭高质量发展的路上不断探索。
“ 三三制” 配置
——法庭力量翻一番
人民法庭是法院加强与群众血肉联系的最前沿,也是满足群众诉求、提供优质司法服务的先
锋哨所。“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基层群众对司法服务的现实需求是我们改革的动力。” 钱惠彬说。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随着法院内设机构改革的推进,民间借贷等类型化案件集中到院部审理,一度时期,兴化法院人民法庭人员数量偏少、受案范围缩小,法庭功能日趋单一。每个法庭只有 2 名员额法官,平时忙于办案,根本没有精力去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今年年初,兴化法院按照“ 三三制” 标准,抽调精干力量充实到法庭,四个法庭全部实现了
3 名员额法官、3 名法官助理、3 名书记员的团队配置。
开发区法庭庭长朱均告诉记者, “ 现在不仅审判力量得到充实,由院里统一招聘的两位人民调解员也到位了,他们专门负责诉前调解工作,调解不成的,再予以立案。这样法官担子轻了不少,也有了更多时间参与辖区平安建设。”
“ 我们将新招录公务员和新晋员额法官的第一站放到人民法庭,既为基层法庭注入了新生力量,也为青年干警提供了走进基层、贴近群众、掌握群众工作法的机会。 ” 该院X组成员、ZZ部主任王澄介绍道。在评先评优、等级晋升、提拔任用时,适度向长期在法庭工作的干警倾斜,在有效化解“ 法庭空心化” 的同时,也将基层法庭打造为优秀人才“ 摇篮”。
“ 75%” 办案目标
——提质增效减诉累
“ 由于庭前确认了无争议事实,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同步进行,今天的庭审比以往更高效。”安丰法庭一号法庭内,一名保险公司代理人感叹道。
过去,受制于“ 两段论” 逻辑,庭审中,当事双方经常重复表达,导致简单案件审理时间过
长,复杂案件事实难以查清,案件质量和当事人满意度均不高。
为实现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