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西宁晚报/2022 年/10 月/16 日/第 T07 版二十大特刊
司法为民生 聚力勇担当
——X的十八大以来西宁法院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李雪
X的十八大以来,西宁两级法院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省高院的有力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扛起公平正义的担当,秉持改革创新的勇气,把服务大局作为重要使命,把执法办案作为第一要务,勇当全省法院排头兵,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向X和人民群众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崇法秉正彰显新担当
十年来,全市法院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共受理各类案件 453848 件,审结 416438 件,收、
结案件数占到全省法院 50%以上。市中院受理各类案件 77197 件,审结 74018 件。
依法严惩刑事犯罪
共受理一审刑事案件 22861 件,审结 22649 件,办理减刑、假释案件 16769 件。审结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强奸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 5006 件,“ 黄赌毒”“ 盗抢骗” 等案件 10219 件,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案件 554 件,未成年人刑事案件 2766 件,依法严惩职务犯罪案件 546件。同时,全市法院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共审结检察机关以涉黑恶提起公诉的一审案件
52 件 530 人,审结二审涉黑恶案件 43 件,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213 人,充分体现了法律惩戒的强大威力。坚持“ 打财断血” 与“ 打伞破网” 相结合,处置涉黑恶刑事案件财产 2.5 亿元。
践行司法为民宗旨
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审判工作中,妥善化解涉民生领域矛盾纠纷。审结一审民事案件 237008 件。审结婚姻家庭案件 48849 件,打造家事审判法庭,增强家事审判柔性。审结商品房预售、房屋买卖等案件 12899 件,审结人身权、财产权损害赔偿等案件 9753 件,审结教育、医疗、物业服务等案件 7997 件,审结劳动争议、劳务合同等案件 5079 件。加强司法救助工作,对生活困难的当事人减免缓诉讼费 3360 万元。畅通诉讼服务“ 最后一公里”,推出诉讼服务“ 绿色通道” 等十项便民措施。
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
审结一审商事案件 164177 件。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审结企业兼并、股权转让、破产清算等案件 465 件。圆满审结了省投资集团公司、“ 盐湖股份” 公司、青海华鑫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等省内有重大影响的破产重整案件,企业得以破茧重生,有关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和上级法院主要领导充分肯定。制定了《西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行动方案》 。审结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案件 1002 件。聚焦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审理环境资源类案件 3072 件,以司法之力守护绿水青山。
强力破解执行难题
受理执行案件 113224 件,执结 87265 件。紧紧围绕“ 四个基本” 工作目标和“ 三个 90%、一个 80%” 核心指标,全力攻坚克难,不断推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执行工作质效明显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增强,“ 基本解决执行难” 阶段性目标如期实现。集中开展“ 六稳”“ 六保”和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行动,执结涉民生案件 10754 件,发放案款 2.89 亿元。
厚德为民彰显新作为
X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法院坚定不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科学制定方案,主动破解难题,不
第 1 页 共 3 页
断促进公平正义。
聚焦“ 公正司法”
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建立审判权力和责任清单制度,明确和细化各类审判人员权责行使界线,让司法责任制下的放权与控权更为统一。2020 年—2021 年,全市两级法院累计评查各类案件 1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