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检察日报/2022 年/10 月/14 日/第 013 版喜迎二十大特别报道 司法为民篇
公平正义鉴初心
——新时代X绝对领导下的检察机关司法为民纪实
本报记者 张羽
过去十年间,从沉冤得雪的张氏叔侄到正当防卫的于海明,从网暴受害者谷女士到被骗婚的姚某,一些案件当事人成为依法治国的鲜活具象。在司法机关依法履职中,他们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得以捍卫,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以保障。
过去十年间,人民检察院的大门向人民敞开,守护司法为民的初心、践行“ 七日回复” 的承诺,捍卫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自觉接受来自人民群众的监督与评判。
检察履职努力求极致,法治中国的车轮滚滚向前。
人民至上!这简短有力的四个字,总是激励着全体共产X人踔厉奋发。
X的十八大以来,X中央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司法为民,意味着日日夜夜地寻找真相、千万次地“ 如我在诉” 和永不停歇地风雨兼程。对于脚踏实地的当代检察人来说,过去的非凡十年是正在发生的历史,是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起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扎实努力。
看见
案如人生
2013 年 3 月 26 日,“ 张氏叔侄强奸杀人案” 当事人张辉、 张高平等来了渴盼十年的无罪判决,并立即打电话给张飚告诉他这个好消息。
五年前,检察官张飚接到张高平的申诉,认为案件存在诸多疑点。五年来,他一次次查阅案件,多次发函反映情况,四方奔走。被问及为何如此执着,张飚总是说:“ 想要公道,打个颠倒。当你站在群众中间,感受到每一位普通人对公平正义的渴望,就不会无动于衷。”
“ 张氏叔侄强奸杀人案” 的平反刻在了中国法治史上。检察机关坚持有错必纠,颁布一系列
纠防冤错案件等指导意见,建立冤假错案预防机制。
2018 年 8 月 27 日,一起发生在江苏省昆山市街头的案件引发全社会的争论:刘某醉酒驾驶小轿车与骑自行车的于海明险些碰擦, 争执中刘某从车内取出一把砍刀, 连续用刀面击打于海明,后被于海明夺刀并击打刘某致死。于海明是不是正当防卫?
“ 把防卫者的利益作为我们法律保护的优先利益、首要利益。这是我们向社会传达、传递的最重要的一个价值观。” 办案检察官王勇如是回答,并建议公安机关撤销案件。
以昆山反杀案为开端,刑法中沉睡已久的正当防卫制度被激活。最高检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与最高法、公安部联合出台《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 ;2019 年和 2020 年因正当防卫不捕不诉 819 人,是之前两年的 2.8 倍。
司法案件往往意味着犯罪、侵权、纠纷,对当事人的正常生活影响极大。生活难免有意外曲
折,但法不能向不法让步,司法永远要为人民守住最后的底线。
2020 年 7 月底,谷女士遭遇了一场令其痛不欲生的网暴:她下楼取快递时被郎某、何某偷拍成视频并捏造“ 少妇出轨快递小哥” 的聊天记录在微信群传播,引发大量低俗、侮辱性评论。她被迫辞去工作,害怕和陌生人接触。
第 1 页 共 4 页
谷女士选择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然而,相关事件及视频在网络上进一步传播、蔓延。检察机关认为,由于该案被侵害对象系随意选取,具有不特定性,任何人都可能成为被侵害对象,严重破坏了广大公众安全感。对此类案件,由自诉人收集证据并达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难度很大,只有通过公诉程序追诉才能及时有效收集、固定证据,依法惩罚犯罪、维护社会公共秩序。2020 年 12 月 22 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检察院建议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 检察机关启动公诉程序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是向全社会传递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的信号,也是落实民法典人格权保护的积极作为。” 该案代理律师曾向社会媒体如是评价。
“ 我们办的不是案件,是别人的人生。” 这条近年来最热门的法律语录来自北京“ 80 后” 检察官刘哲。对人的关注,是新一代检察人的鲜明特征。
2020 年 7 月,为一桩离不掉的婚,福建农民姚某向福建检察机关申请监督。7 年前,姚某与一名自称“ 莫某” 的姑娘登记结婚,对方却在第二天带着 7 万元彩礼消失。从此,姚某陷入无尽的麻烦之中。
检察机关认为:姚某要求撤销婚姻登记诉求合法合理,行政机关表示无权主动撤销,姚某的正当诉求无法通过其他途径实现,于是决定对此案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办案检察官为此从福建远赴山西调查,查明骗婚事实,推动刑事立案;组织召开公开听证会和专家论证会,发出检察建议,帮助姚某正式离婚,与有情人终成眷属。
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是检察机关“ 我为群众办实事” 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2021 年年底,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民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妥善处理以冒名顶替或者弄虚作假的方式办理婚姻登记问题的指导意见》,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一条法、理、情交融的新路径。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曾撰文指出: “ 检察机关办理的司法案件绝大多数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常见多发案件, 无不关乎ZZ、 法律, 都在厚积公平正义, 对涉案人及其家庭来说都是 ‘ 天大的事’ 。检察办案决不能只守住形式‘ 不违法’ 底线,必须将天理、国法、人情融为一体,坚持ZZ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相统一,让司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倾听
人民呼声
2018 年 6 月 28 日,最高检原有的控告申诉大厅升级为 12309 检察服务中心。也是在同一天,面对最高检集中处理来信室里堆积如山的来信,履新不久的最高检检察长张军皱起了眉。每一封来信都代表了一份对检察温度的渴求,如何回应?他当场提出要做到“ 群众来信件件有回复”,并在 2019 年 3 月全国两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