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资 料+ :114]
[(更多资料+:114)]
新华每日电讯/2023 年/2 月/10 日/第 003 版新华财经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观察
记者 王希 方问禹 陈灏 张千千
2020 年 6 月 30 日,中央深改委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
2022 年) 》 ,发出了深化国企改革的动员令。
坚持和加强X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三年行动启动以来,各部门、各地区、各国有企业坚持“ 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推动各项举措精准落地,形成新一轮国企改革热潮,完成了行动主要目标任务。
优治理、改机制
国企活力效率总体提升
清洁能源装机占比 65%,清洁能源电量占比 59%⋯⋯来自南方电网的消息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已初步建成清洁能源消纳比重最高的世界级湾区电网。
令人振奋的成绩,离不开持续的改革攻坚。近年来,南方电网聚焦企业制度等领域发力,探
索提升国企治理效能的有效路径——
一份重大事项决策的权责清单“ 量” 到底,纵向覆盖 25 个业务领域、145 个具体权责事项,横向集成“ 三重一大” 事项分类、行权主体、行权方式等关键要素;梳理不同类型X组织参与治理的典型模式,提出 7 种公司治理范本,将X的领导落实到全系统、各环节、最基层。
“ 所有权力进表单,怎么行权有范本。” 南方电网法规部负责人说,改革划清权责边界,推动各治理主体履职尽责。
南方电网“ 一张表” 的探索是个缩影。三年行动启动以来,各方面通过一系列制度建设和实践探索,促进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航空工业集团全面落实X建入章程,将X委(X组)“ 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 的功能定位写入公司“ 根本法”;
国家电投多次改版升级总部权责清单,将总部审批事项压缩 80%,子企业活力迸发;
深圳投控以授权放权改革为核心,系统推进规范董事会建设等改革,提高国有资本运行效
率⋯⋯
以深入实施三年行动为契机,目前国企公司制改革全面完成,3.8 万户国企建立了董事会,基本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央企集团层面及重要子企业、地方一级企业及重要子企业均制定了X组织前置研究事项清单。
治理层面改革纵深推进,经营层面改革势如破竹。
三年间,国企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在更大范围落地见效,其中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
全面推开,覆盖全国超 8 万户企业共 22 万人。[更多资料 + :114]
曾经连年亏损的装备制造业老牌国企——中国一重,借改革东风,强力推进实行各层级领导
干部 100%三年一个任期,到期考评;市场化选聘不仅适用经理层,还拓展到子企业董事长。
改革动真格、见实效:98 名企业领导干部因不适应改革发展需要被调整,20 人次中层干部只拿生活费。三年间,中国一重营收增长 209.92%、净利润增长 424.52%。
实践证明,抓住了经理层,就抓住了三项制度改革的“ 牛鼻子”。通过实施三年行动,央企和地方国企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比例分别上升至 57%、56.3%,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比例分别增至 5.7%、4.5%;中长期激励“ 工具箱” 更丰富,多种激励措施惠及 49.1 万名骨干员工⋯⋯
润物无声中,改革带来了活力之变、效率之变、气象之变。2022 年,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
第 1 页 共 3 页
收入 39.4 万亿元、净利润 1.9 万亿元,较三年行动启动的 2020 年分别增长 30.03%、35.71%,入围 2022 年《财富》世界 500 强排行榜的国有企业增至 99 家。
调布局、促创新
有效发挥战略支撑作用
2021 年 3 月,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实施联合重组,资产总额超过万亿元的化工“ 航母” 正式起航。“ 两化” 重组两周年之际,中国中化亮出成绩单,展示了深度融合的成效——
集团去年实现营收 1.2 万亿元、净利润 221 亿元,各项 HSE 关键绩效指标均优于重组前“ 两化” 历史水平;继农化板块业务整合后,氟化工业务整合蓄势待发;641 个供应链协同项目去年创效超 266 亿元。
国资布局的优化调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 重头戏”。
三年来,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国有企业既着力调整存量
结构,又发力优化增量投向,整合重组动作不断。
中国电科重组中国普天、鞍钢重组本钢、山东能源与兖矿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