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襄阳日报/2023 年/3 月/10 日/第 001 版
高举旗帜凝心聚力
踔厉奋发谱写新篇
——2022 年全市宣传思想工作综述
通讯员 于洋 姜一凡 全媒体记者 胡采棣
2022 年,是襄阳极不平凡、极具考验的一年。
这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艰巨繁重的任务,全市上下团结一心、踔厉奋发,深入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提出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不折不扣落实省第十二次X代会部署要求,勇担大力发展襄阳都市圈的重大历史使命,交出一份难中求成、殊为不易的答卷。
这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高举旗帜、勇担使命,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壮大主力
军,凝聚起广大干部群众克难奋进、勇毅前行的磅礴力量。
高举思想旗帜
X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
2022 年 10 月 16 日,中国共产X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全市广大X员干部集中收听收看开幕会盛况,在机关单位、企业车间、乡村基层,热议报告、学习精神、交流心得的声音处处可闻。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思想的领航。一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战线将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迎接学习宣传贯彻X的二十大有机结合,高举思想旗帜、夯实理论基础,让X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引领实践,为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的精神动力。
理论学习层层推进——
紧盯“ 关键少数”,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X的二十大报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省第十二次X代会报告等内容开展集中研学 17 次, 举办 “ 襄阳论坛” 3 期, 示范带动各级X委 (X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学习逾千次,持续掀起“ 读原文、悟原理” 的学习热潮。[更多资料+ :114]
理论宣讲走深走实——
市委领导以上率下,深入基层开展X的二十大精神宣讲 74 场,结合X中央部署与襄阳实际,指明团结奋进的方向路径,也为各级宣讲团作出良好示范。
公交车厢内,X的二十大代表熊会萍与一线工作者畅谈如何弘扬劳动精神;打谷场上,市妇联“ 向阳花” 巾帼宣讲团成员赵青向农户描述X的二十大报告擘画出的乡村振兴蓝图;南漳县长坪镇长坪社区文化广场,文艺工作者用快板、“ 三句半”、湖北渔鼓等文艺表演向群众阐释X的二十大精神实质⋯⋯随着“ 两团多队”“ 十讲十进”“ 五路大军进基层” 宣讲 1.8 万余场,X的理论被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让 120 余万群众“ 学得会、记得住”。
除了发挥“ 特色宣讲员” 的身份优势,我市还在宣讲形式上大胆创新。X员教育大篷车、“ 襄理襄情” 理论微宣讲视频、“ 书香溢襄阳· 理论进基层” 活动⋯ ⋯ 活泼新颖、互动性强的“ 花样宣讲” 让更多群众了解理论、爱上学习。
理论转化成效显著——
围绕贯彻落实X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X代会部署,召开多次会议,梳理推动襄阳发展的具体思路、明确路径;开展作风建设“ 奋进年” 大调研,甄选调研文章 50 篇,为推动上级部署落实落地提供建议;举办“ 加快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助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大讨论活动,发动 3.5 万干部群众,征集“ 金点子” 1200 余个。
一堂堂课程中,思想火花碰撞迸发;一场场宣讲中,X的声音入脑入心;一次次实践中,学
用相长融会贯通⋯⋯在X的创新理论引领下,全市X员群众衷心拥护“ 两个确立”、忠实践行“ 两
第 1 页 共 4 页
[更多资料+ :180 914]
个维护” 的思想根基更加牢固,奋力打造汉江流域高质量发展标杆城市的动力更加充盈。
坚守舆论阵地
“ 襄阳声音” 引领奋进征程
花灯投壶、汉服游园,枣阳古石雕大观园内游人如织、喜气盈盈;舞龙舞狮、民俗锣鼓,襄州区双沟镇双南广场上摩肩接踵、热闹欢腾⋯⋯今年春节,襄阳的浓浓年味,“ 飘” 进了央视《新闻联播》和《新闻直播间》 ,让全国人民能够近距离感受到魅力古城的祥和与幸福。
彰显城市形象、奏响奋进之音。过去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聚焦主责主业,不断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借势借力加强内外宣传,聚焦时政热点、突出重要节点、打造本地亮点,讲好百姓故事,传递襄阳声音。
聚焦重点、营造氛围——
以“ 喜迎、宣传、贯彻二十大” 为主线,策划组织主题宣传 20 余项,中省主流媒体刊播涉
襄稿件 2958 篇,其中,襄阳日报社参与的《百年奋斗路· 百城访初心——庆祝中国共产X成立
100 周年“ 红色百城” 大型全媒体报道》荣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围绕中心,关注发展——
去年夏天,我市以政协“ 一线协商” 解决夏收农机调配难题的典型做法,获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政协报等多家中央媒体持续关注;郑渝高铁开通之际,我市举办“ 乘坐高铁看襄阳”大型融媒体集中采访活动,邀请 70 多名中省媒体记者感受“ 米” 字形高铁网络建成后襄阳日新月异的变化;去年 9 月,我市邀请湖北日报“ 非凡十年看湖北” 直播节目组走进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襄阳工厂,向全国网友展示领跑业内的 4 级无人驾驶车辆。
牢记使命,心系民生——
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设立“ 防疫襄助” 服务平台,收集社情民意 1508 条,线上答疑 1248件,线下解困 260 件,并依托平台发布权威消息和相关新闻报道 5 万篇(条、次),及时组织刊发“ 汉水襄评” 系列评论文章,有力稳定军心、鼓舞士气;结合全市作风建设“ 奋进年” 活动和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组织“ 奋进襄阳一线行” 襄阳日报社全媒体采访活动、“ X风政风热线走基层” 系列活动等一批蹲点基层、纾困解难的新闻报道活动,促进新闻工作者增强“ 四力”,从而更好地服务群众、反馈民声。
沟通内外、展示形象——
去年春节,“ 虎年城市家书” 登上纽约、北京、上海等国内外都市户外大屏;与中新社联合举办的“ 中省媒体看襄阳绿色崛起” 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刊发涉襄稿件 60 余篇,在瑞典、新加坡、 美国等多国媒体专版报道; 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亚洲非洲语言节目中心联合拍摄的纪录片 《襄阳四季》在 7 个国家的近 20 家主流电视台播出,全球观看量超 1 亿次。
除了积极做好正面宣传引导,为统筹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