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黑河日报/2023 年/2 月/13 日/第 003 版要闻
黑河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更多资料+:114】]
——2023 年 1 月 5 日在黑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黑河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王风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黑河市人民检察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审议,并请各位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2022 年主要工作
2022 年,在市委和省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和支持下,全市检察机关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为大局服务、为平安助力、为人民司法,各项检察工作稳步发展。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检察服务助力高质量发展切实强化为黑河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的
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不断提升检察服务保障水平。
——全力筑牢抗疫法治防线。延伸检察职能,依法办理偷越国(边)境犯罪,针对在俄(布市)滞留中国公民生活和防疫困难制发检察建议,协调职能部门发放防疫包 1700 余份,实现了ZZ效果、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
——履行反腐败斗争ZZ责任。与市监委、市中级法院联合制定职务犯罪案件协作配合工作办法,受理监委移送职务犯罪案件 55 人。直接立案侦查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 4 人,对看守所、监狱、社区矫正开展巡回检察,制发纠正违法、检察建议 66 份,促进整改监管违法、安全隐患、驻监检察不力等问题 127 个。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优化安商惠企的发展环境,市院班子带头走访企业 90 余次。全面开展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建立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对真整改、真合规的企业依法从宽从轻、不捕不诉,办理企业合规案件 10 件,坚决避免“ 案子办了、企业垮了”。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市场监管、法院、公安等部门共同制定“ 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 知识产权跨部门执法协作” 等制度,务实服务市域经济创新发展。
——积极保障粮食安全。联合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严惩制售假种子、假化肥等农资领域刑事犯罪,依法起诉 3 人。开展黑土地公益保护专项监督,集中监督整治破坏、污染黑土地问题,督促修复土地 700 余亩,补植复绿 4 万余株,移送涉嫌违法违纪线索 12 件 14 人。办理了全省首例种子安全从业禁止案件,持续推进个案监督到类案监督,经验被《检察日报》报道。
——守护美好生态环境。依法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起诉非法狩猎、非法采矿等破坏
生态资源犯罪 39 件 52 人。办理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案件 89 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15 件。 构建一体化公益保护机制, 与黑河海事局等 5 家单位联合巡航黑龙江, 共同守护 “ 母亲河”。建立生态环境跨区域保护机制,与齐齐哈尔市共建公益诉讼保护生态环境示范基地,推动乌裕尔河湿地公园建设,做法被人民法治等多家媒体报道。
二、肩负平安建设使命,以检察保障助推长治久安聚焦平安黑河、法治黑河建设,努力保障
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起诉危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犯罪 530 人,起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财产权益犯罪 229 人。依法起诉故意杀人、抢劫、贩卖毒品等暴力犯罪 37 人,办理了“ 薛某某杀害妻儿逃匿 10 年案”“ 张某酒后索债杀人案” 等群众关注度高的重大案件,努力推动群众安全感更可持续。着力提升刑事案件办理质效,在全省率先实现
第 1 页 共 4 页
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区域全覆盖,提前介入案件 237 件,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自行补充侦查 124 件,监督立案 33 件,监督撤案 36 件,书面纠正侦查违法 159 件,追诉漏罪、漏犯 28 人。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促进深挖根治,移送“ 保护伞” 等职务犯罪线索 2 件。深化行业清源,在市场流通、自然资源、信息网络等领域制发检察建议 6 份,监督立案 9 人。孙吴院针对网络诈骗犯罪向三大运营商制发检察建议,形成公检法三机关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证据指引,坚决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
——深度融入市域社会治理。拧紧社会治理“ 安全阀”,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 26 份,堵塞金融、养老、教育等领域监管漏洞 46 项。在办案中发现养老机构存在管理漏洞,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压紧压实了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提升了养老行业安全管理能力。筑牢寄递安全“ 防火墙”,与市邮政管理局会签了开展检察监督联动机制,联合公安、邮政管理部门实地督导企业落实“ 实名收寄、收寄验视、过机安检” 三项制度,切实守护“ 小包裹” 里的“ 大安全”,做法被《检察日报》报道,宣传片获全国检察新媒体优秀奖。守住安全生产“ 生命线”,深度落实“ 八号检察建议”,制发检察建议 2 份,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生产隐患,提升安全生产治理水平。针对北黑铁路改造升级孙吴站施工事故案,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后,向施工企业提出安全生产管理建议,及时消除隐患,确保重点项目安全、顺利实施。
——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积极落实宽严相济政策,坚决贯彻落实“ 少捕慎诉慎押” 刑事司法政策,2022 年不捕率、不起诉率同比分别上升 12.5、5.7 个百分点,诉前羁押率同比下降了 9 个百分点。最大限度减少社会对立面,认罪认罚适用率 9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3 个百分点。积极化解同事、邻里、亲友间的轻微刑事案件 43 件,推进社会关系修复,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妥善解决群众涉法信访诉求,落实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优化整合来信来访等诉求渠道,打通内部壁垒,完善信访举报线索统一管理制度,构建办案检察官与接访检察官联合接访的大信访、大控申工作格局。在全省率先制定领导包案办理信访案件实施细则,领导干部“ 真包真办” 信访案件 20件,市院检察长一线办理多年缠访案件,深入释法说理,积极推进矛盾化解,真正实现老大难的问题老大办。 注重案结事了人和, 开展各类案件公开听证 437 次, 其中两级院检察长主持听证 110次,通过听证让事更清、理更明。深入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化解治安管理、医疗卫生、市场监管等领域行政争议案件 31 件,让群众既解“ 法结” 又解“ 心结”。
三、厚植司法为民情怀,以检察善意传递司法温情认真践行“ 群众身边无小案”“ 群众诉求无小事” 要求,切实解决好急难愁盼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帮助群众排忧解难。积极开展司法救助,向 24 名生活困难被害人发放司法救助金 33 万元,让群众真正感受司法温暖。在办案中发现被告人因婆媳矛盾杀人被判刑后,导致其未成年孩子及智障丈夫失去生活依靠,针对这起既是受害人家属又是被告人家属的特殊案件,检察机关能动履职为其家属发放救助金 4 万元。着力解决群众就医困难,针对疫情防控期间 120 急救电话不畅等问题,公开宣告检察建议,得到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及时将疫情期间临时急救电话向社会全面公示,申请配备 8 名担架员,相关经验在最高检转发。
——保障群众财产权益。加大追赃挽损力度,检察机关直接挽回群众血汗钱、养老钱、救命钱 2754 万元。北安院释法说理,督促犯罪嫌疑人家属主动退赃 230 万元。五大连池院提前介入一起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案,追赃挽损 82 万元。加大支持起诉力度,开通快速办理通道,主动帮助弱势群体理清法律关系,协助调取关键证据,及时与法院进行会商,最大限度缩短诉讼周期。办理支持起诉追回培训费、老人赡养费及拖欠农民工资、粮款等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