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21 世纪经济报道/2023 年/3 月/10 日/第 001 版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黄群慧: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谋划推动新一轮国企改革
南财集团全国两会报道组记者 缴翼飞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标志,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物质基础。在X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了“ 现代化产业体系” 这一概念后,“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也被列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
新时代赋予产业体系现代化的新要求是什么?在新形势下如何防范产业链、供应链风险,维护现代化产业体系稳定发展?对此,21 世纪经济报道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
黄群慧表示,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具有核心和主体地位。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把握住创新引领、协调发展这两方面特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推进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依靠创新驱动实体经济提升供给质量,促进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形成高技术含量的现代化产业基础能力、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实体经济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主体地位
《21 世纪》 :中国已经拥有了齐全的产业门类和良好的产业基础,新时代赋予产业体系现代化的新要求是什么?
黄群慧: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产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作为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制造业总量世界第一的发展中大国,产业体系比较完整,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突出,内需市场潜力巨大,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具有重要地位。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产业体系还存在结构性供需失衡、质量效益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等突出问题。随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促使全球产业链重构、战略性资源产品国际供给波动巨大、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我国产业体系发展更是面临巨大不确定性。
针对突出问题,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建设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循环畅通、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关键,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
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具有核心和主体地位。现代化产业体系具备两方面突出特性。一方面是创新驱动发展特性,体现为技术创新能力强、高技术要素和产业占比高、处于高附加值的价值链环节等,这也是产业体系能否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决定性因素;另一方面是协调发展特性,体现为产业之间和要素之间协调匹配,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等能够实现协同发展。
因此,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把握住创新引领、协调发展这两方面特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推进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依靠创新驱动实体经济提升供给质量,促进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形成高技术含量的现代化产业基础能力、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全球经济步入产业链竞争时代
《21 世纪》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日益成为各方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在“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方面上首先强调要“ 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
第 1 页 共 3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您对此有何看法?重点应当从哪些方面推进?
黄群慧:当今的全球经济竞争已不仅是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竞争,而是步入产业链竞争时
代,构成一个国家产业安全威胁的主要是全球产业链的“ 断链” 或者“ 卡链” 风险。
要保证产业体系的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确保开放经济条件下本国产业链不被“ 卡链”“ 断
链”,受到外部冲击时能够抵御或者能够迅速恢复。
其中, 提高产业链韧性和实现现代化产业体系自主可控, 最重要的是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这需要围绕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 卡脖子” 薄弱环节,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实现高端芯片、操作系统、新材料、重大装备核心技术的率先突破,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提高产业基础能力现代化水平。
在政策方面,一方面正确处理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关系,充分发挥竞争政策对颠覆性创新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快共性基础技术研发,加快突破关键共性技术、